於是,李如安只是稍稍猶豫一下,就老老實實的把御書房近期發生的所有事情盡數說了出來。

聽完了李如安的講訴之後,朱和堅的面色稍沉。

或許是因為李如安已經向自己繳納了投名狀的緣故,朱和堅的神態也悄然間有了轉變,不似剛才那般親切隨和,反倒是明顯多了一些威嚴與冷肅。

“你是說,三哥他呈送於父皇的奏疏,共有一明一暗兩封,世人只知道明面上彈劾眾位藩王的那一封奏疏,而父皇則是因為看過另一封密疏之後,才出現了這段時間的奇怪態度?”

隨著朱和堅的態度變化,李如安的態度也愈發拘禁起來,點頭道:“正是如此!但太子他的第二封奏疏之中究竟寫著什麼,除了陛下之外,卻是無人知曉其中內容……”

話到一半,李如安似乎是突然間想到了什麼,又補充道:“不過,陛下今天召見了眾位重臣之後,卻又單獨留下趙俊臣密談許久,當時陛下屏退了御書房所有人,同樣是沒人知道這場談話的內容……但這場談話結束之後,我返回御書房伺候陛下的時候,卻發現太子殿下的那份密疏已經變了位置,所以……除了陛下之外,或許趙俊臣也同樣看過了這份密疏!”

朱和堅眉頭一皺,直接問道:“那份密疏如今在何處?你可有機會接觸到它?”

出於直覺,朱和堅認為太子朱和堉的這份密疏,今後必將會成為自己的隱患,卻是忍不住想要冒險一試。

李如安連忙搖頭,道:“那份密疏已經被陛下親自鎖進了御書房的密匣之中,我雖然也有機會接觸那個密匣,但若是沒有鑰匙的話,只怕是沒有機會翻看那份密疏。”

朱和堅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然後追問道:“那麼……若是你有了密匣鑰匙呢?”

聞言之後,李如安頓時是大驚失色。

事實上,不僅是李如安,就連一旁的吳信泉也是表情惶惶、面色蒼白。

他們都沒想到,朱和堅竟是這般大膽!

而朱和堅只是繼續盯著李如安,等待著李如安的回答。

最終,李如安咬著牙輕輕點頭。

見到李如安的這般表態,朱和堅突然間收斂了表情間的冷肅與威嚴,再次變成了剛開始的溫和親切,臉上的笑容更是給人一種如沐春風之感,笑道:“既然如此,這件事情就拜託你了……三天之內,我就會設法複製一把密匣鑰匙交給你!”

朱和堅早就知道德慶皇帝有一個密匣,裡面都是極為重要的機密奏疏,這些機密奏疏有任何一份洩露出去都會震動朝野,而密匣鑰匙則是由德慶皇帝隨身攜帶,旁人根本沒有機會接觸。

但恰好,後宮之中目前最受寵信的淑妃張佳敏,卻是朱和堅的人,等到德慶皇帝在張佳敏那裡過夜之際,想要暗中拿到一份鑰匙模型,並不是一件難事。

想要這裡,朱和堅的目光之中閃爍著精芒,意味深長的補充道:“李內臣,父皇他雖然精力尚且充沛,但終究是年紀不小了,但你我二人的年紀相近,相處時間還會很長很長,而且我這個人也不似三哥那般仇視內廷干政……

依我一貫以來的想法,內廷宦官的權勢依附於皇帝,可謂是皇帝們的忠誠臂膀,較之外朝大臣們也要更加可靠!

我剛才也說過了,李內臣你乃是內廷之中首屈一指的人才,所以……只要是李內臣保證忠心,你的前途也遠不止御書房管事太監這麼簡單。”

另一邊,吳信泉滿是敬畏的看了朱和堅一眼,但很快就收斂了神態異常,也笑著說道:“說起來,如安你乃是御馬監出身,而我則是司禮監掌印,咱們兩家一向是多有衝突,但這些衝突終究只是內部矛盾,如今咱們皆是為七皇子殿下做事,今後也會有很多合作機會,只要我依然還是內廷之首,就少不了如安你的好處。”

聽到朱和堅的暗示、以及吳信泉的保證,李如安也逐漸恢復了平靜,甚至還有些蠢蠢欲動。

與此同時,他心中的天枰,也悄然間傾向了朱和堅。

李如安很清楚,他身為一名內廷宦官,今後的權勢與成就必須要依附於他人的支援。

或者像是明熹宗時期的大太監魏忠賢那般,依仗著皇帝的信任,足以權傾朝野、隻手遮天;又或者像是隆慶年間的大太監馮保那般,與內閣首輔張居正結為政治盟友,兩人一內一外控制朝野、專擅政務。

原本,李如安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下一個馮保,他固然是想要左右逢源、趁機擺脫趙俊臣的控制,但他並不打算背叛趙俊臣,依舊是希望與趙俊臣保持合作關係,也希望趙俊臣能夠成為下一個張居正。

但如今看來,相較於趙俊臣,朱和堅能夠給他的好處,似乎還要更多一些。

所以,相較於成為下一個馮保,成為下一個魏忠賢似乎也不錯?

對於李如安而言,這才是真正的命運抉擇,頗是有些猶豫不決。

而就在李如安內心矛盾之際,朱和堅與吳信泉二人也再次轉移了話題,就像是尋常宴席一般,相互閒談一些朝野趣聞,就好似剛才所發生的那些談話都只是微不足道的插曲。

李如安心中有事,卻是顯得有些心不在焉,只是有一搭沒一搭的隨聲附和。

在朱和堅與吳信泉二人看來,李如安的這般表現只是因為他即將要竊取德慶皇帝的機密奏疏,所以有些緊張罷了,倒也沒有心生懷疑。

大約一炷香時間之後,眼看著天色已暗,紫禁城即將要關閉宮門,李如安與吳信泉二人必須要儘快趕回宮中,隨著朱和堅的表態離開,這場酒宴也就趁勢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