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千古一帝,秦始皇帝(完)(第1/2頁)
章節報錯
秦始皇帝初當政的幾年間,曾經的齊地、洛地有儒生方士,為更好的效命大秦帝國,將儒家一慣‘封禪’亦做了一番修改,可謂是改頭亦換面也。
甚至將歷代封禪大典,誇得是神乎其神。
秦始皇帝二年至六年間,受封禪大典的影響,秦始皇帝接連四回適往各地巡遊,幾乎是一年一處地,每每所到之處,無不刻石頌其功德。
至第七載之際,也就是秦始皇帝第七年秋日,秦濟民因年事高,又多年操勞病重,此時方才驚覺,派遣出方士徐福尋仙藥的人士,多年來未曾迴歸,亦不曾有音信。
當初秦始皇帝似是突然之間,開始迷戀神仙之說,百姓坊間多傳聞,此乃秦濟民意在長壽之爭,有迷戀不死之術之意。
又言其篤信命數,迷戀神仙、不死之藥、長生不老一說,皆言其欲做那“長生不老”的神仙,彼時便有方士來投,有名的如盧生、韓終、徐福、侯生等。
在幾人投秦之後,秦始皇帝不知其於何等傳言,聽聞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島,此乃神仙居住之地,是故,便遣徐福等人去尋。
教國人驚奇的是,與秦濟民一道長大的兄弟等人,竟無人一勸阻,且隱有相助之意,不知其內情者,心中皆有一套全乎的陰謀,只當諸人在謀秦始皇帝之位。
然今尋仙、尋藥多年,仍一無所獲,且無一人蹤跡,耗費了秦帝國不少人力銀錢,就這麼消失無影蹤,如何能教人嚥下這一口氣,況乎一國君王。
在秦始皇帝六年,一面四下徵代諸小國,另一面又使洛國盧生尋羨門、高誓等仙人蹤跡,以及韓佟、侯公、石生等人繼續尋訪不死之藥。
見秦濟民頻出昏招,有憂心秦國的朝臣,便尋其親信之人,譬如蒙毅之流,旁敲側擊。
如今六國方才臣服幾年,始皇帝便如此任性妄為,於國無益處也。且尋仙之人,早無了蹤影,定是那六國遣人來哄騙始皇帝之流。
與此同時,博士齊人淳于越向始皇帝進言,應如從前的君王那般,分封宗室子弟為諸候,此一點經朝會探討,受到寒門出身,手握重權的左丞相李斯反對。
始皇帝正好受到蒙毅等人點醒,知曉受方士所欺,與六國餘孽間的新仇舊新,夾雜在一處,又經李斯提點。
是故,始皇帝下令焚燒一切,與方士相關的籍書,若國中有敢偶語術者,棄市;又將抓住的方士諸人,於咸陽活埋之。
當時問罪術士,達四百六十餘人也。
秦始皇帝知自已沉迷仙術,於國無益,遂暫且擱置,又將一顆心回到了秦朝政上,雖是病體,然行事果決,教人絲毫不敢輕慢。
秦濟民自出生,便受到父母的庇佑,然中道崩阻。自十五歲始,便一人獨自挑起秦國的大梁,南征北戰,竟完全了秦國曆代先祖不曾想過之事,一統六國。
基於一位馬背之上得天下的君王,如何甘心老於咸陽宮中。
七國今成一國,已成大勢。
蒙恬等將鎮守邊境,且冷小帥、秦文謹、王剪等人,亦駐紮在各處,使人不敢輕易來犯,如今四下無大國,皆是蕞爾小國,又如何敢來犯秋毫。
國中亦有賢臣,使得秦國蒸蒸日上。
至始皇帝十年春日,秦濟民開始了第五回巡遊之路。
途經過沙丘宮,此地歷來為不詳之地。
不過秦國卻不如此認為,當初此地便是秦嬰出主意,趙武靈王喪生之地,亦是趙國走向沒落之處,秦國卻在暗中逐步崛起。
此地有先人留下的事蹟,秦濟民此時身體亦有恙,且想懷念一回先人之事,遂下令在沙丘宮駐輦,隨行之人亦憂心君王的身子,自是無有不應者。
此次隨行之人,有蒙毅、李斯、秦嗣遠、秦流芳等人,國中之中則是交給秦濟民長子,也就是如今的太子,秦帝國之後的掌權人監管。
見下尚與蒙恬在一處,監管長城的壘建。
行轅停留在沙丘宮,秦濟民的身體並未因此而好轉,反而每況愈下,隨行的人都瞧在眼中,急在心裡,道這沙丘宮,果然是不詳之地。
一日,入夜之後,便是雷雨交加,電閃雷鳴教人心驚膽顫,始始帝的行宮外面,只有守護的侍衛在此,忽然得見一人,冒雨前來。
侍衛與來人見禮,“見過左丞相。”
來人正是李斯,行色匆匆,不顧一身的雨水,欲急入內,道:“煩請侍衛小哥通傳一聲,斯急事求見陛下。”
守在門外的人,乃是秦濟民的心腹,由徐嵐之一手訓練出來的,只是生硬的說道:“陛下吩咐過,此時誰也不得見。”
李斯卻有些著急了,下晌見著的始皇帝,已是強弩之末,這會兒若是見不著人,明日裡也不知會落得什麼下場,近年來不知道為何,始皇帝對他的信件總是有限。
此時的李斯欲硬闖,便道:“陛下近來身子抱恙,爾等攔斯是何居心?”
恰巧一個雷打下來,將侍衛與李斯的臉色,照得清清白白,一人不動如山,另一人面頰上,淌著不知是汗還是雨水。
侍衛只是躬身致歉,道:“陛下曾有明言與我幾人,若無他的令,實在無法放人進去,還請左丞相莫要為難我等。”
實在不甘心的李斯,拿出豁出一切的氣勢,侍衛一瞬間的戒備,也達到了頂峰。雙眼一瞬不瞬的盯著對方。
便聽李斯吹了一聲,嘶啞難聽的哨子,等了半晌卻無甚動靜,卻教侍衛更加戒備,不一會兒一陣雷鳴般的響動,於地面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