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的手指在案上的地輿圖摩挲,上頭描繪的是趙地的大致地形,他道:“秦國今攻而不下趙國,除去趙國本身的勇猛之外,還有一個原因。”

“哦?王老將軍莫非心中已經有了對策?”楊端和倏然瞪圓了眼,極為期待的樣子。

“此番退我秦軍者,乃是那李牧、司馬尚二人,司馬尚也就罷了。李牧此人,你可曾聽過一則流言。”王翦反問道。

楊端和滿腦子搜尋關於李牧的事蹟,半晌後,他猛的一拍腦子,道:“王老將軍說的可是那則‘李牧死,趙國亡’的流言。”

“正是。凡事利弊兩面,李牧享如此盛名,得遇名主還罷,可如今的趙王盍......”其後未盡之語,盡付於搖頭間。

楊端和經此點撥也明白了,他道:“王老將軍言下之意,可是我們利用這道流言,使趙王生疑,從而自毀城牆?

只是有一點,端和不明,如今的趙王已是驚弓之鳥,如何還能再信他人之言,且此時安插人過去,也未必能取信趙王,耗費如此大的心血,只是繞著這一道流言,恐有不妥也。”

王翦突兀的笑了一下,昏黃的燈光,映照得不甚明朗,可是楊端和卻實實在在的看到了,笑中藏著一份意味深長。

接著便聽王翦道:“來前,武信君曾與我提過一件事,當初他去趙國遊說之際,碰到了一個極有意思的人。”

王翦並非那等擅長說故事的人,至少在楊端和看來如此,語氣平穩無緒,有趣的事,教對方說得極為生硬直板。

不過說起講故事,倒讓楊端和想起一人。

大良造秦文謹麾下有一位叫贏四的,倒是極擅說故事,曾有幸聽過一回,說得那叫一個抑揚頓挫,跌宕起伏,一顆心跟著七上八下,又峰迴路轉,真真是千轉百回也。

也不知大良造從何處覓得此等人才,莫非趙國亦有如此大才者,教武信君魏無忌發現了,轉而告知王老將軍?

楊端和整個人險些快神遊天外了,便聽王翦又道:“武信君教趙國臣事秦國之時,曾有人出言,教趙王請回李牧將軍,再商和談。

可是此人的一席話,便打消了趙王的顧慮,立刻將李牧等人拋諸腦後。”

“王老將軍之意,從此人入手?可在端和聽來,此人應是趙王寵信之人,哪裡會自毀城牆,助我秦國一臂之力。”楊端和仍有些不明白。

王翦卻不甚沉穩的嘿嘿一笑,“此人曾與李牧有過節。”

楊端和瞬間驚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