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邯鄲

趙王盍再一次扔掉地方上來的摺子,憤怒道:“除卻這些你們還會做甚?要的銀錢、米糧一應供給,仍解救不了眼下國中的問題,本王養你們有何用?”

底下跪趴的官員,個個瑟瑟地抖,宛如秋日落葉,颯颯作響。趙國的土地日漸縮小,趙王盍的脾氣卻是一日蓋過一日。

尤其是近來趙國生髮大旱災,趙王盍更是震怒非常,這些時日已經處置了不少的官員,教人膽顫心驚,生怕下一個便輪到自己。

教趙王盍頻出昏招的,無外乎有兩點,一是因為如今的趙國最為弱小,趙國隨時有傾復的危險;再有便是當下,便凡哪一國有天災人禍的,都被認作是當政者的無道。

趙王盍豈能認此理,在他看來,秦軍無故坑殺長平四千乘趙將,那才是真的無道,為何不降在秦軍,偏生在屢受欺負的趙國。

“王,或許是國中有人私底下犯事呢?”右宮人郭開見朝中無人敢應,遂上前與趙王盍如是說道,後者一聽,先是一喜,後又是一怒。

“定要將此人揪出來,除了趙國的害群之馬。”趙王盍話說得又極又快,儼然是一位正義之師,欲除盡天下妖邪為己任。

趙王盍喜的是國中無道之人,並非是他趙盍;怒的是竟有人在暗地裡行無道之事,連累了整個趙國。然跪趴在地的官員,此時覺得,比膝蓋跪在冰冷的青石板還要冷的,是自己的心。

右宮人郭開近年來,日益得寵,早些年迫害廉頗等人之事,歷歷在目,今又如此說道,想必是有人又成了其人口中之食了。

也不知他們之中,究竟何人是對方口中之食,一時間竟生茫然之感,接下去的路當如何再行?如郭開所言,國中無道之人並非趙盍,難道還能是他們了?

只是不等趙國朝臣想明白接下去的路,趙王盍從國中揪出那位所謂的害群之馬,便被另一件事,打得暈頭轉向的。

誰也不知,上半年將韓國滅國的秦國,竟然又將手指向了他們,那秦國老將王翦,老而彌堅,長平之戰亦有其人一份,據聞那道坑降的摺子,便一直存放在其人身上。

可以想見,此人竟不早早勸說,反而一直在等待,心思計謀有多麼的深了。

此番領軍前來的,便是這位老將王翦,一路上所過之處,如同秋風捲落葉,直下井陘,又有另一秦將楊端和率領河內的秦軍,圍攻邯鄲。

趙王盍也顧不得許多,將遠在邊塞的李牧、調遣回來,以及司馬尚共同抵禦秦國。因為在趙王盍看來,若是沒有了邯鄲城,趙國也就沒了,邊塞抵禦蠻貊,於他趙盍再無甚意義。

李牧也不負趙王盍所望,與秦軍交戰,不落下風,後在宜安,兩軍交戰,秦軍落了下風,轉而敗走。

不知是第幾次,王翦在夜色下的幕府中攏了攏眉心,聽著楊端和說道:“本以為如今的趙國已民是貧弱不堪,未曾想竟是如此的難啃。”

王翦聞言眉頭又是一皺,他道:“趙國能在與我秦國交戰,數次佔盡上風,這便足可說明趙軍士的勇悍,若是輕忽了對方,敗下來的必是我秦軍。”

雖是在分析局勢,可是王翦的話,卻是十分的有信服力,如同那位上將軍冷小帥一般,這位老將亦是秦軍的無敗績之將。

楊端和跟著憂心起來,他問道:“王老將軍既然如此,我們當如何應對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