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三章:流言四起,陣前換將(四)(第1/2頁)
章節報錯
與秦軍又一次小規模的摩擦,以秦軍小勝結束。
廉頗當真感覺自已有些老了,確認秦軍不會再來之後,身子骨便有些乏力,只與諸將再著重說道:“拒守城中,不可再主動出城迎適。”
拖著有幾許岣嶁的身子,廉頗回到了自家居所。試圖遮蔽來自四周的喧囂。
對峙打的便是持久之戰,還要防止秦軍各種奇襲、偷襲。廉頗決意再仔細思索,尋找一個更好的辦法,教秦軍在這場對峙中,更早的退去。
一心謀算的廉頗不知,一張天羅地網,輔天蓋地的,朝他漫卷而來。任網中之人,有通天徹地之能,亦不能掙脫開來。
......
自秦文謹率三軍攻韓國上黨,上黨太守馮亭在戰敗之即,轉手便將上黨送給了趙國。至此,韓國與秦國的矛盾,便疊加在趙國身上。
主將秦文謹本與趙王盍,有私人恩怨在內,如今又增外因。兩國的戰事如同在弦上的矢,一觸即發。卻因為廉頗的據守,扼殺在搖籃裡。
因廉頗據不迎戰,秦國諸人的想法,趙王盍不得而知。但此時的趙王盍,更多的則是憋屈與怒火交織。
自長平那邊傳來的戰報,其上言:廉頗豎壁待秦,秦軍數次挑戰,趙兵拒不出迎。秦軍偶有襲擊,俱是小勝而歸。
這在趙王盍的眼中,便是認為廉頗有意相讓秦軍,抑或是廉頗懼了秦軍。
當初遣人捉拿秦文謹的兩個孩子,趙王盍則認為這是他對付秦軍的手段,並非是他懼了強大的秦軍。
趙王盍自認是一位賢德大度的君王,是以,雖在心中定了廉頗的罪,亦要再詳細查探,將來在廉頗歸來之日,再數與其罪,豈非妙哉。
心中有了計較之後,趙王盍召來李益。
李益與公子城一齊助趙王盍登上了趙王之位,且助其地位穩固。
不過公子城自恃其功,時常僭越行事,好在並無野心,是以,趙王盍也由得他去了。李益有著同樣的功勞,比之公子城謙遜許多,自是更得趙王盍的信任。
旦有事相詢,必尋李益。久不歸來的蘇季,亦教其暫時拋諸腦後。
李益頂著諸多羨慕的眼神,面上波瀾不驚的走過去,對於身後同僚的切切私語,只作一概不知,帶著一腔疑問進了政事廳。
遙遙一躬身,與趙王盍見禮。果然,後者十分滿意。
行禮之後,李益便恭敬的站在一旁,等待趙王盍的吩咐。禮數之周到,一言一行,教旁人挑不出一絲錯來。
早年威風凜凜的趙武靈王,在趙王盍的心上,刻下重重的痕跡,兼之趙武靈王,最是喜他,時常帶在身邊,趙王盍理所當然的,將其當成最為崇尚,學習之人。
見過臣子對趙武靈王的恭敬,自然希望臣子同樣對待自已。逝去的公子城雖教對他不甚恭敬,卻是實在為趙國,趙王盍能吞下這一氣。
可是那廉頗,歷經三代君王,仍在將位上,聲威正濃。以一已之力,竟能令生性好戰的趙軍,龜縮不前,其人為主將乃是其一,最重要的還是聲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