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二章:完璧歸趙,負荊請罪(六)(第2/2頁)
章節報錯
只聽那藺相如又道:“據相如所知,秦國自打秦穆公起,至如今二十餘位君王,竟無一守信之人。相如憂心秦王哄騙,而使相如有對不起趙國之事。是以,相如遣了從人,將和氏璧先行一步,護送回趙國。
且秦國如今於趙國旗鼓相當,秦王派一小小的使臣至趙國,我王立時便遣人送來和氏璧。今秦國割十五城以讓趙國,趙國又怎敢留下和氏璧,從而得罪秦王呢。
相如知曉欺騙秦王的罪過,理當處死,相如願受鼎鑊之刑,願秦王與諸位大人,詳加商議此事。”言罷,揖身一禮。
秦武公與諸臣面面相覷,旋即皆有些無可奈何,最後皆化作了唇邊的一絲苦笑,一時也未曾有人言語。
好在愣怔片刻的秦武公,回過神來,說道:“相如公子欺瞞之事屬實,又辱我秦國先輩在後,實有罪,不過一時不好定論,還請相如公子在驛館等候幾日。”
遂遣宮人將藺相如帶回了驛館,四周有軍士嚴加看管。
翌日,秦國朝會。
輔一坐定,朝臣站出來,認為當治藺相如的罪,如此欺騙秦國,欺騙秦王,實是罪不可赦,若是就此放過,秦國的臉面何存。
秦武公並未應答,只是沉默著,另有朝臣亦跟著站了出來,認為此時殺藺相如無濟於事,不過是解一時之恨罷。
兩方爭執不下,紛紛要求秦武公作主拿主意,秦武公先是望了一眼,秦昭世三人,見今日的他們,安靜的坐著。
便是昨日藺相如有辱秦國,雖是面上有怒色,亦不如前幾日那般衝動。
安下心來的秦武公,笑道:“諸卿皆有理,不過有一事,諸卿可莫要忘了呀。如今的藺相如,可並非是一介舍人也,而是代趙國入秦。
殺一人容易,可殺了之後,當如何呢?見下殺了藺相如,正如愛卿所言,解一時之氣爾。最近不能得和氏璧,反而斷約了秦國、趙國的邦交。若是不殺其人,反好生照料。且放其歸去趙國,趙王豈會因一塊和氏璧,而欺騙於秦國。”
秦武公之言,雖教諸臣信服。
可是秦昭世三人,仍有不能理解之處,然朝堂之事,如今的他們,知之甚少,且貿然反駁,或許會壞事。
準備待此間事了,再一詢究竟。
此事就此定下,是日,秦武公再度接見了藺相如。
藺相如坦然從容進了秦王宮,一副決然赴死之姿。
秦武公卻大出其意料,只聽聞其人道:“相如公子今遠道而來,若為一玉壁而折損如此英才,豈非是我秦國的不是了。今日之宴,便當作秦國為相如公子的餞行之酒罷。”
藺相如一時有些意外,按說他如此折辱秦國曆代秦王,及如今的秦王,還有秦國上下,當罪不可赦才是,竟然放過了他,感覺頗不真實。
有幾分飄忽的藺相如稽首,謝過秦武公的大度。
當晚出了宮宴的藺相如,便連夜趕往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