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二章:完璧歸趙,負荊請罪(六)(第1/2頁)
章節報錯
同一時辰,秦武公也收到了訊息。
對於三個孩子明面上聽話,暗地裡私自行動的事,也只是睜一隻閉一隻眼,畢竟將來秦國要交予他們手中。若是一味轄制,反而不美。
正好從平日裡言行舉事,可觀其人是否大用。
從驛館裡出來的那個從人,秦武公亦知曉,只佯作不知,放其離去。
在秦昭世三人,欲偷溜進驛館之時。一面善之人,在驛館的後院牆外,攔信了他們的去路,只是一時之間,想不起來,此人是誰。
來人將面上的長鬚揭開,秦昭世三人張大著嘴,瞪圓了雙眼,顯然第一次見這樣神奇的事,難怪見人眼熟,原是苗伯所扮,前來傳秦武公的命。
偷入的計劃,中道崩阻。
秦昭世三人灰溜溜的跟著苗伯離去了,臨行時,回眸數次,似是在遺憾此次,不能得寶,亦不能再見的心思。
今日的遺憾,來日便成了慶幸。
驛館中的藺相如,得知秦昭世幾人,圍而不進,後又離去之時,心裡也是好一陣遺憾。因在他的心中,始終認為秦國曆代君王不守信。
今日的秦武公雖是應承下來,齋戒五日,可是五日之後,也未必會信守承諾。若是不早早的打算,只怕是壁易主,而趙國不得城也。
遂著其從人,身穿粗布舊衣,作一尋常打扮,瞧著無絲毫出彩之處。令其身懷和氏璧,先一步離開秦國,護送玉壁回趙國。
本尋思著,以秦國世子夥同兩位公子,一齊入了驛館,盜走了和氏璧為由,掩蓋和氏璧回趙國之事,又能給秦國蓋上一頂偷盜的罪名,如此一舉而兩得也。
既然秦昭世他們並未入驛館,也只能作罷,按照他原先之計行事罷。
......
很快便到了相約的日子,秦武公也如約齋戒五日,並以諸國最高的禮儀,以九賓之禮宴請藺相如。今日的藺相如,並未如五日前那般,手捧檀木匣子,雙手坦蕩,可接清風朗月。
雙方互為寒暄,道五日不見雙方風采依舊,氣度儀表尊貴之類云云。
秦武公笑著望向了秦仲贏,作為上大夫的秦仲贏,開口問道:“今我王已如約齋戒,不知相如公子,可否信守承諾?”
藺相如同樣還以笑顏,他直言道:“今玉壁已不在相如之手,按時日計算,如今已在趙國也。”
此事少有知情人,一言驚四座,甚至有朝臣,起身欲言之,秦武公暗中制止了其人。
果然,但聞藺相如,又道:“相如五日前,回了驛館,左右思量,仍覺有不妥之地。”
“哦,相如公子有何疑,但言無妨。”秦武公仍是一副好脾氣的模樣,笑問道。
其下首的秦昭世,早已氣得不行,他是年歲少,可並非是蠢人,那日從驛館中離去之人,定是帶走玉壁之人,竟教人從他的眼皮子底下溜走了。
同樣生氣的還有秦文謹與秦嬰,三人一致認為,大人太過於陰險了,需謹慎待之,殊不知,教他們生氣的事,還在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