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個說書之人,將蘇季前後不一樣的態度,弄得有些不明白了,遂將這些事移名換姓,做了談資,換了酒水錢。

還能將這些不明白的事,癱擺出來,集眾人之思,從中發現發了一些東西。可謂是一舉多得也,而說書先生所得,亦是士師隱士所得。

秦昭世在收到這些訊息之時,也只能感嘆一句:時也命也。

原來蘇季遊說洛國之後,再往趙國。並非是無的放矢,而是有其自已的推理與判斷。在洛國待的這段時日裡,他不經意間聽說了一則訊息。

趙王揮的王叔公子城,因病而逝世了。

蘇季當時的心,便砰然動了一下。

將洛王葉說服之後,便定下了適往趙國的路,當初趙王揮分明對他的遊說十分心動,幾乎要同意的情況下。公子城緊隨而至,無商議餘地拒絕了他,且百般阻撓。

若是公子城仍活在世上,對於他蘇季當真是一塊天大的巨石,還繞不過去,只因趙國當時的政權一手把持在公子城的手上,且又是王叔之尊。

公子城在趙國的地位,便是趙王亦有所不及的。且與軍士李益關係非同尋常,二人經沙丘宮兵變一事,之後便走在了一起。

李益掌握中趙國近半數的軍士,同樣教人不敢小覷。

不過公子城的去世,當真是幫了他蘇季的大忙了。蘇季並無幸災樂禍的想法,不過是陳述一個事實。

理清腦中紛亂的思緒,蘇季皺著眉頭,揉了揉發脹的額角。吩咐僱來的御者與從人,道:“蘇一,前往趙國。”

“喏,公子。”

......

趙王揮近來是喜憂參半,喜的是趙國的政權,總算是落在了他的手上。可憂的是,隨著王叔趙城的離逝,他對趙國的政務還不能完全得心應手。

以至於手忙腳亂,中間還出了好幾道岔子,幸好過錯無甚大問題。不然他得了這權,又有甚用。還不如當初王叔在時,教他無後顧之憂。也免得教人看了笑話。

逝者已矣,再去追悔亦無益處。當下應做的事,該是好好的做好一國君王當做之事。

趙王揮揮退了欲上前伺候的宮人,踱步來到架子前,捧起銅盆中冰冷的水,便拍打在了臉上,混沌的腦子總算是完全清醒了過來。

既然他楚揮本事平平,便尋一個本事大的人。如今政權在他手中,趙國之事便是他說了算,只要這人在他掌控之中,又何懼之有?

將所有符合條件的人在腦子中過了一遍,楚揮發現能完全對上的,只有一人:蘇季。

不過蘇季自打上次一別,便離開了趙國,見下行蹤不明。不知又將適往何處尋他也,楚揮兀自嘆息著。

忽聞宮人來報:“王,有一位蘇季公子求見,見下正候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