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約頓島以西海域。

在5日下午轉向後,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已經向東航行了大約800千米,而且仍然保持著接近20節的航速。

保持這個速度,其實是為了在天黑之後到達約頓島附近,然後立即安排艦載機升空執行偵查任務。如果能夠在6日夜間,準確說是7日天亮之前找到在約頓島以東海域活動的紐蘭艦隊,就能夠立即發動攻擊。不用等到天亮之後再發起行動,不但能節約幾個小時,或許還能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不過,這也意味著,第四十一特混艦隊最遲需要在9日進行燃油補給。

雖然不會在短短的幾天之內燒光全部燃油,但是在戰鬥狀態之下,航母的燃油保有量必須維持在60%以上。如果長期保持較高的航行速度,且沒有特殊原因,就得頻繁的進行燃油補給。

對於燃油問題,白華偉反到沒當回事。

如果能夠在7日天亮前找到紐蘭艦隊,那麼在什麼時候進行燃油補給都沒影響。如果沒找到紐蘭艦隊,就得在7日白天向西後撤幾百千米,因此在9日之前肯定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燃油補給。

關鍵,其實就是能不能找到紐蘭艦隊。

就像往常,白華偉在11點30分去了軍官餐廳,而且在吃了午飯之後,還給劉尊嶺帶了一份過去。

因為要做任務簡報,還要召集各部門主官開會,所以劉尊嶺要在吃過午飯之後才會回去休息。大概是為了節約時間,他很少去軍官餐廳吃午飯。如果白華偉沒有順便帶來,就得安排參謀跑一趟。

白華偉來到的時候,司令艦橋裡面已有十幾名參謀。

劉尊嶺正在跟通訊參謀交談,見到白華偉之後,他才揮揮手,讓通訊參謀離開。

“正要去找你。”

“有紐蘭艦隊的訊息了?”

劉尊嶺搖搖頭,把電文遞給了白華偉,隨後又說道:“剛收到的,紐蘭軍隊已把重點轉向霍瓦依群島,而且在開始轟炸了中轉島。根據守軍提交的報告,有紐蘭海軍的艦載機出現在中轉島上空。”

白華偉先愣了一下,隨後才抬頭朝劉尊嶺看去。

“到發報時為止,至少有七架緊急起飛的戰鬥機被F14擊落。”

“只有F14戰鬥機?”

劉尊嶺稍微猶豫了一下,才說道:“遭到轟炸之前,島上的防空部隊遭受了壓制式電磁干擾,所有雷達都無法正常工作。如果我們掌握的情報沒錯,紐蘭海軍的F14不具備電子壓制能力。”

“是‘徘徊者’,EA6B。”

劉尊嶺點點頭,只不過沒有接話。

EA6B由A6改進而來,因為增加了2名電子軍官,還搭載了大量電子戰裝置,所以空重比A6多了將近3噸。哪怕兩者的最大起飛重量相當,EA6B也更笨重,對搭載平臺有更高的要求。

其實,A6對搭載平臺的要求就很高,必須依靠彈射器。

因為使用的是不帶加力的渦輪噴氣發動機,最大推力才41千牛,推重比更是連0.4都不到,所以A6根本沒辦法透過躍飛甲板升空。事實上,任何一種推重比過低的飛機都無法使用躍飛甲板。

如果真的有EA6B參與轟炸中轉島的作戰行動,那麼在北東望洋,就肯定有紐蘭海軍的航母。

關鍵就是,那真的是EA6B?

沒錯,紐蘭海軍確實只有EA6B能夠執行電子壓制任務,而F14無法攜帶專用電子戰吊艙,更加沒有電子軍官的位置。可是紐蘭空軍有EF111A,而且這種用戰鬥轟炸機改造而來的電子戰飛機能夠在進行多次空中加油之後,飛行到數千千米之外執行任務,很適合長途奔襲。

關鍵還有,紐蘭空軍有數百架加油機,其中幾十架是載油量超過160噸的KC10A。

至於轟炸中轉島的戰術飛機,反到有可能是F14,而不是專門的攻擊機。

雖然在設計的時候,F14與帝國海軍的“戰9”幾乎是如出一轍,以制空為主,而且更加傾向於快速截擊,並沒有考慮對地打擊,更別說專門用來執行攻擊任務,但是對紐蘭海軍來說,明顯更需要多用途戰鬥機,不然也不會把重點轉向F/A18,並且同步減少了其他艦載機的搭載數量。

在使用A7的時候,紐蘭海軍的艦載航空兵聯隊裡,一般都是1個滿編戰鬥機大隊與1個滿編攻擊機大隊,分別有24架F14與24架A6,而A7也只有1個大隊,數量在24架到30架之間。等到F/A18開始服役,並取代A7之後,戰鬥機大隊與攻擊機大隊全都縮減到20架,多用途戰鬥機大隊增加到2個,搭載的F/A18在40架到48架之間,比以往增加了十幾架。

增加多用途戰鬥機,其實是為了增強艦隊的戰術靈活性。

只是,再怎麼增加,也就只能達到48架。

要繼續增強戰術靈活性,就得在其他艦載機身上想辦法。

正是如此,紐蘭海軍盯上了F14,打算透過軟體升級的方式,讓F14獲得執行打擊任務的能力。

其實,F14確實有這個潛力。

在設計的時候,F14就保留了幾個過載點,最大外掛能力在理論上超過了6噸,肯定能掛載各類對地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