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大戰之局(第1/4頁)
章節報錯
在把宵夜送進去的時候,羅佑賓就注意到,氣氛非常的緊張,充滿火藥味。
其實,現在才10點過。
接到首輔的呼叫時,羅佑賓就想到了,肯定是那些將軍沒法談攏,所以提前上宵夜,讓大家冷靜冷靜。
跟上午的外交官員,還有下午的內閣大臣相比,將軍的脾氣都不太好。
大概是覺得周湧濤會有別的吩咐,羅佑賓還故意耽擱了一點時間,只是到最後,首輔並沒有別的吩咐。
其實,周湧濤讓羅佑賓把宵夜送進來,不是要緩和氣氛,而是大家都餓了。
那些將軍,都沒吃晚飯!
在來首輔官邸之前,他們在總參謀部開了一天的會,結果在吃晚飯前接到了首輔這邊的電話。
在總參謀部討論的就是作戰問題。
當然,將軍不討論作戰問題,還能討論別的問題嗎?
問題,也就出在這上面。
首先,按照什麼方式打。
其次,以多大的規模做準備,也就是按照多大的規模打。
陸海空三軍與陸戰隊的十幾名將領在總參謀部扯了一天,一個問題都沒搞清楚,而且分歧是越扯越大。
爭論得最多的問題,就是能否在一個月之內結束在波沙灣的作戰行動。
軍事情報局提供了可靠情報,哪怕是西陸集團全力以赴,也需要一個月才能夠完成發動戰略進攻所必須的前期準備,因此帝國軍隊必須在這個時間之內,結束在波沙灣方向的作戰行動。
簡單的說,就是得避免兩線作戰。
要說的話,這也是一個非常關鍵,決定整個局勢發展方向的問題。
在上午與下午的會議上,周湧濤就跟外交官員與內閣大臣討論了這個問題,並且達成了一致。
如果能夠趕在西陸集團完成戰爭動員,也就是發動戰爭之前,解放科威特,結束在波沙灣方向的作戰行動,或許就能夠迫使迢曼帝國接受既成事實,然後透過積極的外交斡旋消除戰爭威脅。
哪怕沒法消除戰爭威脅,也能奪得道義制高點。
說得直接一點,沒就是讓迢曼帝國失去發動戰爭的理由。
那麼,能夠在一個月內解放科威特嗎?
十幾名將軍討論了一天,最終得出了“行不通”的結論,準確說是在來到首輔官邸,當著周湧濤的面爭吵3個小時,最終才在周湧濤出面的情況下,得出無法在一個月之內以理想方式解放科威特的結論。
用一句話來說,除非願意承受傷亡上萬官兵的巨大代價,在完成空中打擊之前發動地面戰爭,跟戰鬥力不算弱小的伊軍打一場大規模地面戰爭,不然就肯定無法在一個月內解放科威特。
按照陸軍參謀長的估測,靠現在這點兵力,2個陸軍的裝甲師與1個陸戰隊師發動地面戰爭,損失會非常巨大。
如果繼續發動空中打擊,那就肯定要耗費更多時間。
增兵?
這個辦法看似可行,實際上卻行不通。
哪怕帝國全力以赴,動用能夠找到的所有船隻,也需要大約半個月的時間,才能夠完成增兵行動。
只是,這意味著在這半個月裡面,送往前線的作戰物資必然大為減少。
關鍵還有,向波沙灣增兵就必然要削弱其他方向的兵力存在,也就會對帝國的戰略防線構成威脅。
不要忘了,帝國陸軍主要面對的就是西陸集團,因此增派給波沙灣的地面部隊,幾乎都要從西北戰區或者西部戰區抽調,或者是動員計劃用在這兩個方向上的預備隊,從而削弱應付西陸集團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