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力不足,只會助漲迢曼帝國發動戰爭的野心!

要說的話,如果帝國的戰略部署出了問題,說不定連紐蘭共和國都會蠢蠢欲動,從而在第一時間參戰。

在面對紐蘭共和國這邊,涉及到了海軍的部署問題。

簡單的說,在陸軍增兵存在困難,而空軍又沒辦法在短期內增派更多作戰兵力,那麼唯一辦法就是讓海軍加大投入,派更多的航母戰鬥群參戰,也就必然會削弱在東望洋方向上的存在。

如果紐蘭當局認為,用武力奪回霍瓦依群島的時機已經成熟,紐蘭共和國就極有可能在第一時間參戰。

真要到這一步,最終就算沒戰敗,也會遭重創。

哪怕按照最樂觀的估計,在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同時跟兩個超級霸權交戰,帝國都會丟掉全球頭號霸主的寶座。

關鍵就是兩線作戰。

其實,只要大戰在這個時候爆發,帝國就必然需要兩線作戰。

那麼,第二個問題就是,在跟西陸集團開戰後,以西北為重,還是暫時把主戰場放在波沙灣?

這才是最為嚴重的分歧。

陸軍方面,肯定主張以西北為重。

在下午的討論當中,陸軍將領甚至建議暫時放棄科威特,保住沙烏地這些波沙灣南岸產油國。

理由就是,只有這樣才能把重點轉向西北,在駱沙聯邦共和國頂住西陸集團的大軍。

針對波沙灣油田的問題,陸軍將領也明確提到,駱沙聯邦共和國的跋窟油田同樣具有重大的戰略價值。

嚴格說來,跋窟油田的價值其實在波沙灣之上。

原因就是,只要打下了跋窟油田,迢曼帝國就能透過鐵路與管道,獲得由此開採出來的石油。

在波沙灣這邊,沒有制海權,迢曼帝國也只能眼饞。

那條由伊拉克到敘利亞,通往東陸心海港口的輸油管道,還沒建好呢!

顯然,海軍與陸戰隊不這麼認為。

雖然沒有否認西北戰場的重要性,但是海軍與陸戰隊的將領提到,沒有理由在伊拉克這類小國身上耗費更多的資源,更別說浪費時間,因此以當前局面,按照之前的計劃解放科威特就行了。

說起來是不用增兵,可是實質上,卻在強調不能輕視波沙灣,更不能為了對付西陸集團就放棄科威特。

要說的話,其實是陸戰隊的主意。

陸軍強調要以西北為重,那就以西北為重。沒有了陸軍,陸戰隊同樣能夠按照計劃完成解放科威特的作戰行動。

在根本上,陸戰隊擺明了想借此機會擺脫對陸軍的依賴,成為名副其實的第四軍種。

至於海軍為什麼支援陸戰隊,主要是在西北戰場上,根本沒有海軍的位置,也只能在波沙灣發力。

當然,這裡面還設計到道義問題,畢竟帝國當局早就做出了承諾。

強調這一點的時候,海軍將領提到了一個看似無關,卻又非常重要的問題。

紐蘭共和國會作壁上觀?

如果不會,那麼最有可能的,就是在大戰爆發之後,在南翼方向,也就是南方次大陸與奧洲挑事。

到時,要是波沙灣的戰事還沒有結束,帝國將三線,甚至是四線作戰!

更加重要的是,在陸軍把重點轉到西北後,在以海軍為主的南方戰區與東望洋戰區,地面戰鬥得由陸戰隊擔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