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夜,帝都首輔官邸。

會議已經持續了一整天,上午是外交會議,下午是內閣會議,在吃了晚飯之後,來的全是軍方的將領。

不過,還有留下來吃晚飯的國防部長。

只是,晚上的會議要持續到什麼時候,羅佑賓也不知道。

就像往常,他只能吩咐工作人員做好準備,在首輔、以及參會的將領與官員需要的時候能夠立即提供服務。

要說,也就是端茶倒水,以及安排好通常在11點30分送過去的宵夜。

羅佑賓也很是感概,而且知道按現在這個趨勢發展下去,恐怕要不了多久,大家就別想有半點清閒了。

這持續了一整天的會議,都跟昨天發生的事情有關。

8月11日的凌晨,聯合部隊按預定計劃把“鋪天蓋地”行動推進到第二階段,也就是開始進行重點清除。

該階段主要就是打擊伊軍的遠端武器,尤其是“飛毛腿”這樣的戰術彈道導彈。

在凌晨的第一波轟炸行動中,帝國軍隊投射了500多枚巡航導彈,出動近400架作戰飛機對伊拉克境內的,所有已經探明的導彈發射陣地,尤其是固定部署的彈道導彈發射架進行了多輪高強度轟炸。

至於轟炸結果,反倒沒有什麼好說的。

其實,這也是開戰之後,帝國空軍首次大規模,集中使用鐳射制導炸彈等精確彈藥。

在首輪突擊中,充當主力的16架“攻11”隱身攻擊機,以及44架“戰16A”重型多用途戰鬥機總共投擲了200餘枚,總質量超過100噸的鐳射制導炸彈,至少摧毀了174個目標。

相對於之前幾天的狂轟濫炸,精確制導炸彈的使用比例提高了近十倍。

此外,執行防空壓制任務的“雪鴞”部隊還投射了上百枚反輻射導彈,摧毀數十臺防空雷達。

也就是在“雪鴞”的掩護下,“戰16A”才能夠深入伊拉克境內,轟炸得到嚴密保護的彈道導彈發射陣地。

總體來說,精確制導彈藥的打擊效率在此戰當中得到了充分證明。

要說的話,也就是精確制導炸彈儲量嚴重不足,而且只有少數幾種在近幾年生產裝備的先進作戰飛機能夠掛載與使用,大部分在新曆140年以前服役的作戰飛機,都無法使用精確彈藥。

按照計劃,接下來就是由“戰16A”充當主角,獵殺彈道導彈發射車。

此外,聯軍的空中力量將繼續對伊拉克的軍事目標,特別是軍事基地,以及共和國衛隊進行重點轟炸。

雖然按照聯合部隊司令部的預測,能夠把空中打擊時間縮短到15天,提前半個月發動地面戰爭,但是總參謀部並沒有批准這份計劃,仍然要求按原計劃確定的30天來安排空中打擊行動。

原因就是,需要用30天向前線運送作戰物資。

只是,到昨天上午,情況突然發生了轉變。

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之下,迢曼當局就發表了一份措辭非常強硬的宣告,要求以梁夏為首的聯合部隊無條件停止針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尊重伊科人民的選擇,並承諾從波沙灣地區撤軍。

這等於要求梁夏帝國放棄波沙灣。

隨後,迢曼當局召回了駐梁夏帝國的大使。

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內,西陸集團的其他成員國陸續召回了駐梁夏帝國的大使。

當時,迢曼當局還發來外交照會,要求梁夏帝國在24小時之內停止軍事行動,並且承認由伊拉克與科威特人民進行的公決,不然就將與梁夏帝國斷絕外交關係,驅逐梁夏帝國的外交人員。

迢曼當局根本就沒有要談的意思,而是直接把梁夏帝國逼入死角。

按迢曼當局發來的外交照會,科威特的歸屬與主權,由伊拉克與科威特的所有公民進行投票表決。

這個提議,等於承認科威特是伊拉克的一部分。

伊拉克有2000多萬人,科威特只有不到300萬人。在薩達姆政權的鼓吹之下,幾乎所有伊拉克人都覺得,科威特原本就是伊拉克的一個行省,因此出兵吞併科威特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這樣的表決有什麼意義?

此外還有,伊拉克軍事入侵在先,憑什麼要求聯合部隊停止軍事行動。

哪怕舉行公投,也要讓伊拉克先撤軍!

總而言之,迢曼當局根本沒有協商的意思。

要說的話,因為連轉圜的餘地都沒有,所以連最後通牒都算不上。

結果就是,在昨天晚上,周湧濤下令召回了駐迢曼帝國,以及駐其他西陸集團成員國的外交人員。

也就只比迢曼當局發來召回晚了幾個小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