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最大的意外(第2/2頁)
章節報錯
因為沒有找到迢曼艦隊,所以薩維爾變得更加保守,一度把重點放在冰島南面,想當然的認為迢曼艦隊在他追出來之前,就已經向南突擊,準備去攔截那些由紐蘭聯邦發往布蘭王國的運輸船隊。
嚴格說來,不能說是想當然。
雖然迢曼艦隊的首要任務是攔截去駱沙聯邦的運輸船隊,但是在撲空之後,把炮口對準布蘭王國,也算是合情合理。
不管怎樣,沒理由讓“宰相”號白跑一趟。
以薩維爾那保守的戰術思想,肯定會擔心海運航線受到威脅,也就未必能準確判斷出迢曼艦隊的行蹤。
當時,在收到訊息之後,坎寧安差點沒有忍住。
關鍵就是,在迢曼艦隊出海之後,所有無法及時到達目標港口的船隊都已返航。
在整個北夕落洋上,就沒有幾支運輸船隊!
再說,攔截了幾支船隊又能如何?
布蘭王國早已完成戰爭動員,一直在設法擴大本土戰略儲備,全國軍民也逐漸適應了嚴酷的戰時制度。別說是損失幾支船隊,哪怕在未來半年之內,沒有一艘運輸船進港,布蘭王國也不會戰敗。
換句話說,如果能及時發現迢曼艦隊,最終擊沉“宰相”號,拿幾支運輸船隊交換,那也是千值萬值。
等薩維爾反應過來,派戰艦與飛機去搜尋迢曼艦隊,簡直是事倍功半。
薩維爾犯的最為嚴重的錯誤,就是錯失了在北海殲滅迢曼艦隊的機會。
哪怕天氣不好,把3艘配備有雷達的快速主力艦派上去,也能夠在炮戰中幹掉迢曼海軍的3艘主力艦。
要說的話,惡劣天氣對擁有炮瞄雷達的布蘭主力艦更加有利。
運氣好轉之後,那艘武裝貨輪發現迢曼艦隊後,薩維爾還有一個絕佳機會,他也幾乎抓住了這個機會。
可惜,他沒有隨“喬治五世”號參與戰鬥,而是留在“納爾遜”號上。
理由就是,“納爾遜”號是本土艦隊旗艦。
當時,“威爾士親王”號服役不到一個月,而“喬治五世”號在服役之後就因為裝置故障返回造船廠進行維修。按最初計劃,“喬治五世”號的維修工作將要持續到年底,也許要明年年初才能迴歸。
如果不是迢曼艦隊出擊,“喬治五世”號不會現在迴歸。
因為2艘新銳快速戰列艦都不在狀態,多多少少都有些問題,所以本土艦隊的旗艦仍然是速度奇慢的“納爾遜”號。
要說,薩維爾還可以選“胡得”號做旗艦。
反正就是,在那場只持續了10多分鐘的炮戰當中,他沒在前線指揮戰鬥,而是在後方旗艦上等訊息!
如果他當時在“喬治五世”號或者“威爾士親王”號上,絕不會下令撤退。
哪怕主動結束戰鬥,也可以在交火距離之外用雷達盯住迢曼戰艦,並依靠速度咬住迢曼艦隊。
哪怕在後面遠遠的跟著,“宰相”號都逃不掉。
最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在發現沒辦法突圍之後,迢曼艦隊指揮官下令轉向返航,放棄南下的行動。
接下來不管是在北夕落洋上決戰,還是讓迢曼艦隊逃回本土,都不會有後面的事情。
要說的話,坎寧安在當時還一度認為,迢曼艦隊已經放棄了,正在返回本土的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