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仙小姐現在壓力也很大,林太如果有心擴張報刊業務的話,不妨跟胡仙小姐多接觸接觸。」

「謝謝胡社長的提醒。」

陶玉書客氣的謝過胡錦波的建議,但並沒有露出任何欣喜之色,也沒有追問他更多的細節。

她這樣的表現讓胡錦波意識到自己的馬屁可能拍到了馬蹄子上,心中不禁失望,但也沒有再說什麼,識趣的走到了一邊。

待酒會結束,回家的路上陶玉書跟林朝陽說起胡錦波的建議。

林朝陽問:「你是什麼想法?」

陶玉書理智的分析道:「香江的報業經過這麼多年的競爭、篩選,報業格局已經形成最基本的格局,讀者群也呈飽和狀態。

在這樣的情況下,單純貪大的經營模式已經行不通了。

明報企業跟星島報業在經營方向上高度重合,不管是購買他們甩賣的產業,

或者是收購都不是個好選擇,況且胡仙也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不會輕易變賣基本盤的。」

她的分析很有道理,但這話說了等於白說,林朝陽瞭解她這個人,從來不會無的放矢。

他又問:「你看上什麼了?」

陶玉書笑了起來,「我看上沒用啊,人家肯賣才行。’

然後她才說道:「明報企業現在缺乏一家英文報紙,胡仙的《虎報》倒是個不錯的選擇。」

《虎報》是胡仙從父親那裡繼承的三家報館之一,是香江除了《南華早報》

之外影響力最大的英文報紙。

於情於理,陶玉書的這個念頭確實有些不切實際。

「你要買《虎報》,還不如買《南華早報》。」林朝陽說。

陶玉書以為他在開玩笑,《南華早報》87年被默多克的新聞集團收購,今年同樣成功在港股上市,市值已經超過了30億港元。

明報企業跟默多克的新聞集團可比不了,所以陶玉書也不認為她收購得了有新聞集團在背後支援的《南華早報》。

「這種事誰說得準啊,放在三年前,你能想到胡仙現在負債累累嗎?」林朝陽說了一句。

「那倒是,如果真有合適的機會能收購當然好。」

《南華早報》的銷量在10萬份左右,單純以銷量而論,在香江算不上是大報。

但它卻有個其他香江大報無法比擬的優勢,作為一份在香江發行的純英文報紙,《南華早報》的歷史悠久,定位非常高階,是整個亞洲範圍內最具影響力的英文報紙。

雖然發行量不大,可盈利卻冠絕香江報業。

去年一整年,《南華早報》的利潤超過2億港元,而同時期號稱發行量過百萬份的東方報業,盈利也不過堪堪破了2億港元而已。

「真要是能收購《南華早報》的話,我們新聞入口網站的計劃肯定可以實施的更順利。」陶玉書暢想了起來。

「一口吃不成個胖子。

現在沒有英文報紙也沒關係,網際網路最大的好處就在於,它雖然依附於現實,但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脫離現實。

一步一步來嘛。」

陶玉書點了點頭,「說得對,先搞好摘要吧。」

網際網路這東西,出現的很早,69年便誕生於美國。

但那時候用的還是ARPANET網,相當於是個大區域網,需要不停的擴充套件節點,

一直到1981年Arpanet網才連線了213個主機。

在這期間,世界上也出現了一些其他的網路,比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的CSNET和NSFNET等。

這些網路都使用TCP/IP協議進行通訊,並逐漸形成了一個全球性的網際網路,

但規模還是極其有限。

一直到1989年,也就是去年,英國科學家蒂姆·伯納斯·李發明了全球資訊網,

使得使用者可以透過連結在網頁間跳轉,這種簡單而強大的構想為網際網路帶來了爆炸性增長和廣泛普及的可能。

就在今年,香江中文大學已經在計劃建立香江第一個網際網路連線,並且還將.hk域名伺服器從美國遷移到了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