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章 老驥伏櫪(第2/2頁)
章節報錯
另外一個舅舅祖大壽,則沒有原本歷史上在關寧軍中的勢力,從而使得吳三桂少了一份助力。
種種原因加起來,才使得吳三桂現在還只是參將而已。不過這個參將,是吳三桂自己努力得來的。
他是崇禎皇帝登基之時的武舉出身,青年吳三桂,銳氣十足,作戰勇猛,兵法韜略因為家族關係,都有涉及,在大明年輕一代中,當屬翹首之一。
他們兩人稟告完了之後,便靜待袁中丞說話。
袁可立因為剛吃了飯,喝了藥,精神好了許多。因此他馬上就說道:“現在離上榆林堡所在的長城已不遠,那也就是離瀋陽不遠了。大軍休息之後,明日一早須攻克上榆林堡,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到瀋陽北面,堵住建虜北逃的歸路。你們有信心麼?”
“末將請命先鋒一職,必然完成中丞之命。”左良玉待袁可立話音一落,就馬上大聲回答道。
吳三桂也不甘示落,馬上跟著道:“中丞放心,末將定然最先趕到瀋陽。”
他們兩人之所以互不謙讓,爭搶先鋒。還是因為袁可立的原因。
袁可立使了法子,先是向全軍說明此乃對虜最大的戰事,不趁此機會立下軍功,以後就很難有這麼好的機會來賺軍功了。
接著他又用言語,使得關寧軍中的新銳吳三桂和京營左良玉爭搶先鋒之位,最後定為兩路人馬都為先鋒,為全軍開路,使得兩人互相不服氣,互相競爭。
這種競爭一形成,這一路明軍的勢頭很猛。加上有袁可立看著,互相之間沒有衝突,只有良性競爭,帶動了全軍的行軍速度。正因為如此,全軍比事先估計的要早到了兩天。
但袁可立並沒有打算就在關外歇兩天,而是要軍隊直插瀋陽北面,早點擋住建虜,免得建虜逃走。
這麼做的原因,一是他不知道其他兩路的進軍是否也如同關寧軍一般順利,二是如果以圍堵建虜為目的,那麼早到好過晚到。就算拼著一點傷亡,也不錯過把建虜堵在瀋陽的機會。
這一點,如果不是袁可立領軍的話,恐怕就沒人會這麼做。
他現在見左良玉和吳三桂還是互不謙讓,士氣正旺地爭取這個先鋒,不願讓對方獨得。心中笑笑,很是滿意,最後還是和之前一樣,讓吳三桂和左良玉各領所部,一起行動。
吳三桂和左良玉記得阿福所說,領了任務,不敢久待,就回去做準備了。
等他們一走,阿福就連忙勸袁可立休息。其實也不用他說,剛才的精力已經耗得差不多,袁可立吩咐標營統領替他巡營之後,便沉沉睡去了。
就算如此,還不時在夢中,因咳嗽而醒。但袁可立卻心甘情願,最後的大戰馬上就要開始了,自己在前面做得不錯,這接下來幾天最為關鍵,自己一定要做好了,袁可立心中暗想道。
在車裡的一處角落,丟著滿是血跡的手帕,沒人知情,這也是袁可立不讓人在車裡服侍的原因所在。
他現在只是乞求上天,讓他堅持到戰事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