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鹽政會議(2)(第1/2頁)
章節報錯
“諸位臣工,你們手上有兩份目前大明各地食鹽產量及價格、各地所需糧食數目及糧價表,出入並不是很大,現在請諸位臣工議定各地鹽政每年所產食鹽額度,以及對鹽工的分級獎勵標準,開中法用糧食兌換鹽引比例。這些事關鹽政新政的成敗,還望盡心議之。”崇禎皇帝誠懇地要求底下群臣。
關係到這具體數字上,和這些轉運使,提舉的關係就大了。他們一時都沒有發言,各地的一二把手細細地商議起來。
張同敞就在他們的身邊,聽著他們愁眉苦臉地討論,心裡不由得暗暗鄙視。
崇禎皇帝等了一會之後,估摸著時間差不多了,就示意了下內閣首輔。
於是,溫體仁出班,轉身面對同僚說道:“現在開始議定第一項,食鹽產量,由各地轉運使和鹽課提舉呈報,諸位同僚修正。”
溫體仁說完後,轉向司禮監這邊,微微示意下。
曹化淳就吩咐邊上幾個太監筆墨準備,一人記結論,一人記在場大臣的建議明細。
鍾進衛並沒有事先看過這兩份調查報告,此時也細細地看了起來。不過,他並不準備說話。就算有這兩份報告,他對大明百姓的實際生活還是不瞭解,說錯了不好。
溫體仁等了一會,沒有一個轉運使和鹽課提舉發言,就直接點名。被點到名字的人無奈之下只好把商量好的數目報出來,其他人聽了在心裡暗暗地修改自己的數目。
戶部事先已有過估算,一聽報上來的數目嚴重偏低,畢自嚴就從鹽工數量,所欠鹽引斤數,所轄地區所需食鹽數量幾個方面進行分析給殿內所有人聽,讓他們再行修改數目。
一方面是因為畢自嚴說的有理有據,另外一方面,畢自嚴是他們老大,因此這些鹽政的人不得不修正自己的數目。
一直修正到他們快哭的時候,畢自嚴才放過了他們。
內閣成員和其他尚書偶爾也發下言,主角還是畢自嚴。不是他們不想發言,而是畢自嚴表現的和以往太不一樣了。
以前的時候,大家都是泛泛而談,說什麼都可以從中找到漏洞進行駁斥。現在準備了實際資料,就資料說話,沒有事先準備的人也只能依據這份數字,就提不出其他意見。
再說,這新鹽政對他們的影響不是很大,大鹽商的富有,早讓他們眼紅了。現在損了這些鹽商利益,而自己用鹽的費用還能降低,又利於百姓,能有好名聲,自然刻意反對的聲音就少。
司禮監的人在一邊快速記錄,曹化淳知道崇禎皇帝的重視,他親自走到記錄的太監身邊,一邊聽一邊核實記錄內容。
周延儒的額頭冒汗,但他一點都影響不到事情的發展,唯有乾著急。
會議在持續進行著,崇禎皇帝看著事情的進展,都在按照計劃進行,心裡也是放下了一塊石頭。
這鹽政革新,是一條龍計劃裡面最為關鍵的一步。各地急需糧食的地方得到救濟,會大大緩解朝廷的困境。
會議進行到各地鹽引價格及銷售地區的時候,引起了不少的討論。各方利益自然有一番博弈,最終達到平衡後才有了結論。
周延儒在這方面也趁機參與,稍微為兩淮大鹽商爭取到了一點利益,不至於讓他們虧損太多。
會議開得時間很長,等一切商議完畢之後,已是夕陽西斜了。
崇禎皇帝讓曹化淳把各項商議結果,對著群臣唸了一遍,確認無誤。
然後,他提高聲音,大聲說道:“此鹽政事宜,朕甚為看重,還望群臣用心,不得怠慢。”
經過一個下午的討論,大臣們都已沒了精神,崇禎皇帝一說,他們又不得不表態,一定幹好這個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