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貨幣(第2/2頁)
章節報錯
“還是剛才的例子,朝廷不是有了額外的二十萬兩紙幣了麼。這個時候,百姓張三,手裡沒有銀兩,但又想做點生意,或者買點急需的東西,就可以拿他的房屋等上述所說值錢的東西來抵押貸款,朝廷根據他房屋的價值,打個折給他紙幣。這樣紙幣就用出去了。”
溫體仁隱隱有點明白了,不就是現在票號的一些業務麼。
鍾進衛可不知道溫體仁的想法,仍然自己在說:“而張三在規定期限內要還回這個紙幣的,同時給一定的利息或者手續費之類的都可以。就這樣,張三還回本金之後,朝廷額外印的二十萬兩紙幣還都在朝廷的手裡,但張三的利息卻拿到手了。朝廷不就受益了!”
“陛下,中興伯所言之貸款和宋朝王安石的青苗法以及民間的高利貸有異曲同工之處。不過更勝一籌。”
鍾進衛看著溫體仁跟崇禎皇帝彙報,也不發言,看看溫體仁瞭解多少。
“如何更勝一籌?”
“青苗法和民間的高利貸都需本錢,但中興伯所言基本無需本錢。實乃空手套白狼也。”
崇禎皇帝點點頭,嗯,這個無本的買賣朕喜歡。
“不過,臣以為張三也可以向其他人進行借款,比如民間有錢人,錢莊,票號等等。這個利息錢,朝廷不一定賺得到。”溫體仁又潑冷水。
溫體仁還理解的挺到位的,鍾進衛暗暗點頭,不過他也沒有說要表揚溫體仁一下,而是回答他的問題:“朝廷可以和他們競爭,他們都競爭不過朝廷的。而且,最主要的是,這些錢莊和票號要控制住在朝廷手裡,等以後成熟再慢慢放開,民間的借貸要進行打擊。這個很重要,和民生關係太大了。”
然後,鍾進衛暫時先放開這個銀行的問題,對著崇禎皇帝道:“陛下,這個只是其中之一的好處,還有沒說完的。”
“哦,鍾師傅,請繼續。”崇禎皇帝一聽,把目光從溫體仁處轉回鍾進衛身上。
“這種以準備金形式發行的紙幣,可以想象最終是滿足不了老百姓的紙幣使用要求的。因為銀兩沒有那麼多。那怕以後再加上黃金作為準備金,也一樣有滿足不了的一天。”
“那麼該如何做呢?”
“由這種準備金形式向信用紙幣進行轉化,就是不再需要準備金,朝廷根據老百姓要使用的一個紙幣總量來印。”
“那不是又走向貶值的老路了麼?”溫體仁皺眉頭了。
“所以還需要有回收制度,如果發現紙幣有貶值的趨勢,就要進行回收,而回收的手段,可以以朝廷的來年稅收為擔保,發行另外的紙幣來回收之前的紙幣。”
兩位古人又不理解了,這紙幣,那紙幣的,被繞暈了。
鍾進衛看他們的樣子,估計了個明白,又解釋道:“來年稅收擔保的紙幣,可以換個名字,叫債券,有點特殊,債券能生利息,這也是吸引百姓把手裡的紙幣拿出來購買這個債券的原因。債券有一定期限,過了這個期限,朝廷就要收回來,同時付給購買的百姓以本金和利息。”
“鍾師傅,那豈不是還是給了紙幣麼?”
“關鍵就在這個期限,比如今年朝廷因為多印了二十萬兩的紙幣而導致紙幣貶值,那麼朝廷用債券把二十萬兩紙幣給收回來,明年的時候少印個二十萬兩紙幣,再把百姓購買二十萬兩的紙幣給還回去,這樣紙幣就不會貶值了。”
其實,這裡還涉及經濟發展之類的問題,但你真要全部都細細的說明,鍾進衛也沒這個本事,明朝的人估計也難以理解,還不如略過不說。
年輕人的思維還是很快的,崇禎皇帝馬上舉一反三:“鍾師傅,那還在準備金階段,豈不是也可以這麼做?”
鍾進衛倒沒有想到,先是一愣,然後一細想,不由讚道:“陛下真厲害。”
然後又補充了下:“陛下,這個可以是可以,但最好還是先樹立了紙幣的信譽度才行。”
崇禎皇帝和溫體仁都點點頭,不過可能是作為一國之君的緣故,他對鍾進衛前面說的那句話一直記在心裡。
他見鍾進衛好像不再說了,就問了:“鍾師傅,你之前所說的捏住紙幣結算國家的脖子,此乃何意,仍未說明吧?”
我現在的爽點是每天看著點選,紅票,收藏的數字慢慢的增加,當然,還有更大的爽點,您知道的,不過現在字數太少,不敢奢求。在此,感謝主動給我爽點的朋友,努力碼字,爭取保持一天兩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