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貨幣戰爭(第1/2頁)
章節報錯
鍾進衛一聽,有點不好意思,習慣性的想撓下頭,又忍住了,道:“陛下,臣正想說呢。”
先給自己開脫了下,然後說道:“陛下,您想想,等咱們大明全部都是用紙幣之後,嗯,紙幣很健康,不擔心貶值,這樣別的國家和大明做買賣的時候,是使用銀錢,還是使用紙幣,他們會選擇哪個?”
既然紙幣不貶值的前提,那麼比較紙幣和銀錢的優缺點,所做的選擇自然就一清二楚了。崇禎皇帝和溫體仁都不會選錯。
“好,周圍國家和大明的百姓用大明的紙幣來進行結算的時候,好處就來了。”
崇禎皇帝和溫體仁一聽,耳朵一下豎得老高。
“如果大明和別的國家做買賣的時候,是以進貨物原料為主,則朝廷可以少發行點紙幣。為什麼呢,就是要影響大明紙幣和別的國家貨幣的兌換關係。”
鍾進衛說到這裡又打了個比方,方便那兩位能聽懂:“比如,就說朝鮮好了。原本大明的紙幣和朝鮮的貨幣兌換是一比一的關係。現在大明紙幣因為發行少了,自然就值錢了,那麼大明紙幣值錢了,而朝鮮貨幣不變,兌換關係就可能會變成一比二的關係。”
這個比方,崇禎皇帝和溫體仁都聽懂了,點點頭。
“這樣一來,大明紙幣十兩,可以在朝鮮買到以前需要二十兩才能買到的東西。大明不就是賺了麼。還有,還是打比方好了。高麗人參,原本是十兩朝鮮貨幣一棵的。現在朝鮮商人出十兩朝鮮貨幣買一棵,但我大明商人用十五兩朝鮮貨幣跟那個朝鮮商人搶這顆人參。那這顆人參自然就歸大明商人了是吧。看表面好像大明商人多出了錢,虧了。但實際上,兌換為大明紙幣的話,其實不到十兩的大明紙幣。比以前還划算。”
這種經濟理論,對於此時的大明人來說,絕對是第一次聽到。崇禎皇帝和溫體仁都聽得耳目一新。不過,崇禎皇帝還是有疑問:“這豈不是單單便宜了商人而已。”
鍾進衛笑了,知道這個時候的商人還沒到後世的那個地位。他繼續解釋道:“那個朝鮮商人因為買不到人參而不能再去倒賣或者加工成其他商品賣錢,就賺不到錢。而要買到人參,就必須要提高價錢來和大明商人爭奪。這樣無形就提高了他們的成本,因此必然有許多商人要虧本。可能原本的僱工也要解僱,商人和僱工就都沒錢,沒錢就沒飯吃,沒飯吃就要鬧,要亂。朝鮮千千萬萬的商人都這樣被搞垮,都鬧起來,是不是朝鮮這個國家都要亂了?”
沒想到這麼一個紙幣都能搞亂一個國家,崇禎皇帝和溫體仁都倒吸一口冷氣。聽結論好像不可能,但聽過程卻又是條理清晰,必然會發生的一個事情。
鍾進衛說的過癮,繼續在說:“相反的情況也是可以的,大明要把陶瓷,絲綢賣給朝鮮,朝鮮也有自己的陶瓷,絲綢。假定本來的價格一樣,那麼朝廷就多發行點紙幣,大明的紙幣和朝鮮貨幣的比值因為貶值的原因會發生變化,原本是一比一,現在變為一比二,那麼朝鮮貨幣更值錢了,買自己的陶瓷,絲綢還是那個價格,但買大明的陶瓷,絲綢,就可以多買一倍了。朝鮮的百姓自然就會買大明的陶瓷,絲綢。而朝鮮的陶瓷,絲綢商因為沒有人買而堆積,最後還是虧本,結果只會和上述一樣。”
紙幣的威力一下震撼了崇禎皇帝和溫體仁。
畢竟崇禎皇帝身為一國之君,設身處地的一想,又提出疑問了:“鍾師傅,如果,朝鮮禁止和大明交易的話,紙幣的作用豈不是顯不出來了?”
鍾進衛暗贊,然後道:“陛下聖明。等到對方發現這裡面的奧秘之時,咱們大明已經賺了他們不少錢,對方國內也必定有所動亂。此時,咱們大明用賺來的錢武裝軍隊,再派軍隊去逼迫對方繼續交易就成了。”
鍾進衛說到這裡的時候,腦中就出現了*戰爭這四個字,雖然有區別,但意思其實是差不多的。不過現在,真要有*戰爭,那也是大明去打別人的,讓他國的屌絲去做夢有一天穿越回去再改變歷史好了。
按照鍾進衛的說法,大明豈不是吃定對方了。這樣一來,朕所期望的日不落又多了一份實現的機會了。崇禎皇帝想到這裡,臉上露出了滿足的笑容。
溫體仁此時卻低著頭,一直在想今晚鐘進衛所說的這一套內容,很震撼,非常震撼。溫體仁敏銳的察覺到鍾進衛說的這些將會是大勢所趨。
鍾進衛看著崇禎皇帝那笑容,心裡也很高興,有一種愉悅的成就感。然而,他還是先出口提醒崇禎皇帝道:“陛下,前景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還有很多細節上的東西,臣也不是很理解,需要慢慢琢磨,實踐。”
雖然經鍾進衛的提醒,但崇禎皇帝還是很滿意,和某個人比起來,鍾進衛先說如何做,最終會做成什麼樣,而不是隻說將來會怎麼怎麼樣。說大話只會害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