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 你到底在哪兒(第3/3頁)
章節報錯
她的另一位朋友,自然是指秦三月。
“另一位朋友?”
“嗯,她叫秦三月,是我的摯友。”
莫長安一聽,頓時釋然了。他知道秦三月是葉撫的學生,也就明白了為什麼能在居心身上感受到葉撫的氣息了。
“恰巧,我正想與你說起葉撫葉先生的事。你便先行說起了他的學生。”莫長安說。
居心有些放鬆,隨意地看了一眼窗外,“葉先生啊……是個神奇的人呢。他對我很好,但我不是很能獨自面對他。”
“為什麼?”
“就是總感覺跟葉先生相處太久,會在生命裡留下遺憾呢。”居心微微出神,“我不太遺憾在以後的日子裡,回想過往時感到遺憾。”
居心果然有著一顆剔透的心,莫長安想。
居心又立馬解釋,“當然,我不是說葉先生不好。就是……他太好了!才會讓人覺得不好。”
這並不矛盾。
之前,秦三月總是會在居心面前提起葉撫的事。這讓居心即便不像秦三月、小蝴蝶、何依依等人一樣十分親切地與葉撫交流接觸過,也有感同身受的感覺,總是不由自主地被牽著心思走。雖然沒什麼壞處,但她覺得不好。
莫長安稍稍頓住,居心是第一個這樣評價葉撫的人,還是以後輩的身份。
“葉先生的一些事,或許不能以常理而待。”
不知不覺間,莫長安放下前輩的身份,平等與居心交流。
居心說:“但我想,我們始終是常理的一部分。本身是常理的我們,該怎樣用非常理去對待他人呢?”
這是回答,也是不解地發問。
這樣的問題,僅僅是大聖人的莫長安,並不能回答得很好,因為居心提起的常理,不單單隻指世俗常理,還隱含著“規則”的一部分。他其實是有些震驚的,一個基本沒有修為的人,僅僅只是讀書,就能提出這樣的問題,十分難得。這讓莫長安在心裡將居心未來的潛力提高到自己之上。
“面對非常理,或許要拋卻我們所認識的一切吧。”
居心能聽得明白,長安先生也受困於此。她覺得,這個問題,或許要秦三月來回答。她對秦三月有著幾乎盲目的信任,覺得如果是三月,那大概沒有任何難題吧。
之後的問答與答問中,沒有再圍繞著葉撫展開,更多的是聊了聊對現階段儒家理念的看法見解。莫長安對居心的回答十分看好,覺得周禮撿到寶了,居心也從莫長安這裡得到了在周禮那裡一些不同的觀點,畢竟即便同為大聖人,方向也是不同的。
集百家之長,總不會比單單的一家之言差。
莫長安離開後,居心就難以看的下書了。莫長安的到來,將她的思緒再次帶向秦三月。
這並不是莫長安的錯,而是居心始終沒能對秦三月當初的不辭而別釋懷。
她不埋怨秦三月,只是責怪自己,明明與三月在一起那麼久,彼此交心,三月總是能猜透自己的心思,是自己的知音,解決自己的困惑,而自己,卻在三月遭遇苦難與挫折時,無法幫助其一絲一毫,到最後,還被其掛念著。
之前在武道碑,收到秦三月後續補上的離別之言時,她其實心裡很難過,明明三月的離別之言每一句都表示其心裡十分困惑和彆扭,卻不能給予一點關懷。
到學宮後,居心在讀書之餘,最關注的就是各地的青年才俊的訊息,以期能瞭解到秦三月的資訊,令她遺憾的是,三月就像是人間蒸發了,沒有了半點訊息,之後,在讀雜書的時候,讀到了《洹鯨志》和《三十三號記錄員》,才從文風和思想上感受到了秦三月存在於人間的證據。
她期待秦三月再寫一本書,但這麼久,也並沒能等來筆名“姬月”的第三本書。
站在窗前,居心無助地望著外面的天空,呢喃:
“三月,你到底在哪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