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影響了一代人(第2/2頁)
章節報錯
“你看看,這些都是我們最近收到的,都是看了《一個都不能少》打算支援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的學生們的來信。”
記者翻著那一封封讀者來信,熱淚盈眶。
這些信筆跡不一,但所表現出的對於國家和人民的擔當和抱負卻是相同的。
“林老師,您真是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您的影響了一代人!”記者眼含熱淚,激動的說道。
林為民卻不苟言笑,說道:“不能這麼說。”
“為什麼?”記者問道。
林為民指著辦公桌上的那些信,“我相信這些寫信的學生們在當下的想法是好的,但理想和現實之間是有一道巨大的鴻溝的……”
記者聞言沉默,過了一會兒才說道:“您是怕他們以後可能會後悔?”
林為民點點頭,“理想不是那麼容易堅守的,一定會有人後悔。我只是希望,到那個時候,那些臨陣退縮的人不要揹負良心的愧疚和輿論上的譴責。”
他說到這裡時看向記者,記者下意識的迴避了林為民的眼神。
他如何能不明白林為民的意思,投身貧困地區教育事業這件事,說出來自然是充滿了理想主義和人文關懷的大好事,媒體願意看到,政府也樂見其成,這才有了輿論上的推波助瀾。
一旦有人真的決定這麼做,那麼必然會被推到道德的高壇上,不容許有任何的後退。
“林老師,您的顧慮有一定的道理,但這於國於民來說都算是一件好事。”記者說道。
林為民微微頷首,“當然是好事。”
他笑了笑,“這就是我個人的一點不合時宜的小顧慮,希望你在報道的時候能夠順便提一嘴,可好?”
“沒問題,您的顧慮也是對的。”
《中國青年報》的記者走了,兩天之後,一篇對林為民這個當事人的採訪再次刊發,又引起了眾多的關注。
除了《中國青年報》,參與這次事件和討論的媒體還有很多,媒體們競相報道有志青年學子打算投身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的案例,一時之間蔚然成風,竟然引起了TZY的關注。
林為民作為整個事件的始發點,被請去深談了一番。
“廣大學子能夠有這樣的熱血和理想是好事,但我覺得政府方面應該做正向引導,不能單靠輿論。大學生們太過理想主義,他們低估了現實要面對的困難,不能讓他們有太重的思想包袱,更不能因此產生道德綁架。”
“這種支援活動,一定要是自願原則,並且要有一些榮譽上的獎勵和隱性福利,不能光講奉獻,不談回報。
現在跟以前不一樣了,光靠一腔熱血,是很難把事做好的。”
“我的建議是最好是以志願者活動的形式進行。”
……
在林為民被請去深談後不長時間,TZY決定實施中國青年志願者行動。
而中國青年志願者行動的第一個活動,就是面向全國號召高中以上學歷的青年前往各地希望小學進行支教。
自88年年底希望工程啟動,第一所希望小學的建成使用花了半年多的時間,看似速度很慢,但實際上跟第一所希望小學同時建成的希望小學就有三十所,到如今又過了半年時間,全國各地已經有近百所希望小學建成。
這些希望小學地處偏遠,儘管已經有了硬體設施上的改變,但在教師資源上依舊是匱乏的。
中國青年志願者行動由TZY組織實施,是順應由林為民的《一個都不能少》所引發的支教熱潮,迅速得到了廣大青年學子的積極響應,僅半個月時間便有6000餘名在校大學生報名參與。
“支教”這個名詞第一次出現在漢語語境當中,與之相關聯的是一部叫做《一個都不能少》的,鼓勵了無數學子投身祖國的教育事業。
這部的名字將會和“支教”一起,註定成為中國教育史的一部分。
這兩章寫的很慢,今天就兩更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