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衚衕裡的針與線春分後的衚衕飄著楊絮,夢瑩蹲在四合院的青石板上,給李姐改一件香雲紗旗袍。

房東張奶奶手捧搪瓷缸,緩緩走來,缸中是新採的槐米,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姑娘,你這針法,真是比我這臺用了多年的老蝴蝶牌縫紉機還要精細幾分呢。”陽光穿過晾著的蜀繡被面,在她膝頭織出菱形光斑,倒像是把南充的桑園搬到了北京的天空下。

手機在布包裡震動,是趙一歌發來的照片——縣一中的桑園裡,新栽的改良桑樹開著粉白色的花。

“李教導主任說,你的招生材料寄到北服了。”他的備註總是帶著油墨味,像還在印刷廠搬紙箱子,

“鎮上老裁縫說,你寄回來的蠶紋盤扣樣,夠他教三個徒弟。”夢瑩嘴角微揚,心中湧起暖流。

她輕撫著旗袍上精緻的盤扣,指尖傳來的涼意中,似乎蘊含著家鄉那熟悉而溫暖的記憶。

桑園中新栽的桑樹,鎮上那位年邁卻技藝精湛的老裁縫,以及北服寄來的招生材料,如同一幅幅細膩的畫卷,緩緩展開在她眼前,告訴她:傳承的絲線,正以一種不易察覺的方式,悄然織就著新的希望與夢想。

她低下頭,繼續專注於手中的針線,每一針每一線,都彷彿是她對未來的期許與憧憬,在指尖緩緩流淌。

陽光透過槐花灑在針尖,夢瑩手中的線如絲般細膩,交織著過去與未來。

她心中默唸,這不僅是針線的藝術,更是文化的延續。衚衕深處,槐香與蜀繡的芬芳交織,彷彿訴說著匠人的堅守與夢想。

巷口傳來冰糖葫蘆的叫賣聲,夢瑩剛要起身,忽見錢程的黑色轎車停在衚衕口。

他西裝革履地穿過楊絮,皮鞋踩在青石板上發出不和諧地響,直到看見她膝頭的繃架,忽然蹲下來,指尖劃過繡線:“這種‘搶鱗疊繡’,祖父的老賬本里叫‘江鱗紋’,說要照著嘉陵江的浪頭走針。”夢瑩抬頭,目光與錢程交匯,心中湧起一絲共鳴。

她輕聲回應:“正是,江鱗紋承載著匠人的智慧與心血,每一針一線都是對自然的致敬。錢程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之光,輕撫著細膩的繡面,彷彿穿越了時光的長河,觸控到了歲月的痕跡。

“錢程微笑著點頭:“這不僅是技藝的傳承,更是精神的延續。”他緩緩站起身,目光溫柔地落在夢瑩身上,輕聲說道:“夢瑩,你的堅持,真是令人欽佩不已。”夢瑩微笑回應:“謝謝,錢程先生。””夢瑩微笑,手中的針線未曾停歇,

“這份堅持,不僅為傳承,更為那些默默無聞的匠人發聲。”陽光灑在她專注的臉上,映出一份執著與堅定。

衚衕裡的槐香愈發濃郁,如同一位慈祥的老者,默默地為這份堅守獻上最真摯的讚歌。

張奶奶的搪瓷缸在石桌上磕出聲響,老人盯著錢程的袖釦突然笑了:“這紋路,和我家那老蠶匾上的一個樣。你祖父是不是姓錢?當年在順慶碼頭開繅絲廠,總給我們送新織的被面。”楊絮落在錢程髮梢,像落了層未化的雪,他忽然轉頭看向夢瑩,目光裡有某種被喚醒的東西,像久埋的蠶種遇見了春雨。

是的,張奶奶,正是我家祖父。那我們兩家也算有緣。錢程眼中閃過一絲溫情,輕聲說道:“或許,這份緣分正是傳承的紐帶。”夢瑩點頭,心中泛起漣漪。

錢程輕撫袖釦,彷彿觸控到家族的歷史。他轉向夢瑩,語氣堅定:“我們應當攜手,讓這份技藝煥發新生。”夢瑩眼中閃現光芒,回應道:“正是如此,傳承不僅是對過去的致敬,更是對未來的期許。”兩人目光交匯,心中共鳴愈發強烈。

衚衕裡的槐香隨風飄散,彷彿在見證這份跨越時空的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