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展覽廳的蠶與月行業博覽會的水晶燈把蜀錦造成流動的銀河,夢瑩正在給

“桑蠶絲蛋白纖維”展板補說明,忽然聽見身後傳來布料摩擦聲。帶著雪松氣息的陰影籠罩過來,西裝袖口的蠶紋袖釦擦過她肩膀:“歐陽小姐的繡樣,讓我想起祖父繅絲廠的老賬本。”夢瑩轉身,目光與那雙深邃的眼眸相遇,微笑道:“那是傳承的力量。錢程的名片上印著燙金蠶紋,和他手腕內側的淺色文身首尾相接。夢瑩注意到他翻名片的手勢,拇指腹有塊薄繭——和父親握蠶筷的位置分毫不差。

“您祖父的廠子……”話到嘴邊被展廳的穿堂風捲走,她看見對方眼底映著自己襯衣上的玉蘭花,花瓣邊緣還留著夜露般的水漬,那是今早趕工時裝裱時濺的。

這不僅是技藝的傳承,更是情感的延續。”夢瑩輕聲補充,每一針每一線,都承載著匠人的心血與情感。”錢程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共鳴:“的確,每一件作品都訴說著故事。”夢瑩指向展板上的資料:“根據桑蠶絲的結構和效能特徵,其纖維強度顯著優於普通纖維,具體而言,桑蠶絲蛋白纖維的強度大約是普通纖維的兩倍。”這種纖維不僅堅韌無比,更蘊含著豐富的天然蛋白,親膚效能極佳。”錢程的目光緊緊鎖定在資料之上,陷入了沉思:“倘若能將這樣的材料巧妙融入現代設計之中,定能讓其煥發出全新的生命力。它不僅是衣物,更是文化的載體,連線著過去與未來。

“抗戰時期遷到南充的。”錢程指尖劃過她手背上的繭,像在丈量經緯線的密度,

“老人們說,嘉陵江的水養出來的絲,對著月亮能看見江底的波紋。”他忽然從內袋掏出個檀木匣,裡面躺著枚銀簪,簪頭是半朵玉蘭花,花蕊處嵌著一粒渾圓的珍珠,

“祖父臨終前說,要把這簪子送給能讓絲綢‘活’過來的人。”夢瑩接過銀簪,指尖輕觸那半朵玉蘭,彷彿感受到歲月的溫度。

她眼中泛起淚光,輕聲說:“我會讓它重生。”錢程眼中閃過讚許,微笑道:“期待您的佳作。夢瑩的手指懸在簪子上方,忽然聽見李姐在遠處喊她。轉身之際,旗袍開衩輕輕掠過錢程的褲腳,一抹極細的嘆息在她身後悄然響起,宛如春日裡蠶兒細嚼桑葉的聲音,細微而清晰。展板上的燈光倏地黯淡兩分,將銀簪在檀木匣中的微光映襯得更加柔和,宛如嘉陵江畔某夜未眠的月色,靜謐而神秘。夢瑩回眸一望,錢程的身影已悄然融入人海,但那聲嘆息的餘音,卻在她心中久久迴盪,揮之不去。她握緊銀簪,走向李姐,心中暗示要將這份傳承化為新的輝煌。燈光下,展板上的資料彷彿也在默默見證這份承諾。她步伐堅定,旗袍下襬輕揚,彷彿每一步都在織就新的絲路。李姐迎上前,眼中滿是期待:“夢瑩,這次展會意義重大。”夢瑩點頭,目光堅定:“是的,這不僅是對過去的致敬,更是對未來的期許。”她心中那聲嘆息化作動力,銀簪在掌心微微發燙,彷彿承載著無數匠人的祈願。

燈光再亮,展板上的資料彷彿也在閃爍,見證這份傳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