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臨陣倒戈(第1/3頁)
章節報錯
孟節幾人沉默。
越是聰明的人越不應當參與辯經之戰,因為他們能夠很輕鬆、甚至不受他們自己控制的就去思考對方所說的內容是否正確。
而這也是為什麼辯經能夠越辯越明的緣故。
雙方都在辯經的過程中,以一種飛速思考的大腦思考著對方所說的論據,這個時候若是自己的觀點能夠站得住腳還好,若是站不住腳.那就是一種十分悲劇的事情了。
在漢末的時候,今文經學派和古文經學派曾經有過一次辯經,那一次是“學海”何休與“經神”鄭玄的辯論,辯到最後何休自己也知道自己敗了,於是自稱不敵,而經神的名字便落到了鄭玄的身上。
如今此時的情況與當年相差無幾。
但有一點不同。
那就是辯經的兩方並非是勢均力敵的兩方,陳煜的實力完全超越了孟節等人——更重要的是,陳煜所說的道理是跨越了時代的、超越瞭如今一切思想的真正的思想。
“科學及求實”啊,這個思想無論是放到任何時代、任何時候,都能夠爆殺一切的思想。
而儒家的思想在這個思想面前,不過是如同空中樓閣一般,不過爾爾之物。
孟節等人長嘆一聲,而後躬身行禮說道:“是我等輸了,但並非是儒家輸了。”
陳煜同樣的彎腰行禮,雙方眾人的臉上都帶著些許的感慨之色,他們都明白,所謂的我等輸了,但儒家沒有輸只是雙方各自給了一個臺階的說辭罷了。
這一路.依舊要前行。
待到陳煜的車馬載著陳煜緩緩朝著遠處奔騰而去的時候,孟節等人站在煙塵四起的道路上,眉宇中帶著些許哀傷的神色,他輕聲道:“當年政治家們沒有對儒家完成的絞殺,如今.遲到了近乎一千年後,終於來了。”
是的!
孟節本人除了嘴硬了一點之外,他的腦子是十分好用的,也是一位十分聰慧的人。
他一眼便看出來了,所謂的“科學及求實家”的思想不過是當年“政治家”的傳承罷了,或者說是陳煜對當年陳氏先祖“陳野”思想的貫徹落實、與總結。
這是一場跨越了千年的絞殺,對儒家的絞殺,對人們思想的絞殺,對這世上諸多諸子百家的絞殺。
陳煜不是要成為這諸子百家時代後,除了陳野之外的第一個子,他是要將那位本就高高在上的“陳子”陳野捧到更高的神壇上,捧成聖人,而後將陳野的思想徹底完善,完成當年諸子時代末年,陳野沒有完成的對諸子百家的絞殺罷了。
這就是赤裸裸的現實。
而荀節和顏聽則是感悟更深刻,他們畢竟是更加年輕一些,實際上還在主管著兩家的諸多事務:“不只是對千百年前諸子們的絞殺,更是完成當年沒有完成的大清洗。”
荀節輕輕的嘆了口氣,而後轉過頭,看著顏聽說道:“你們顏家這許多年都沒有違背當年顏回的志向,一直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這一次的大清洗大機率是不會有你們家的。”
他自嘲的笑了一下:“我們荀家就不同了,我們已經背棄了當年先祖的道路,走在了一條令人掙扎不堪的道路上。”
孟節則是回過頭,看向苦笑著的荀節輕聲說道:“誰人笑誰人,誰人不是如此呢?”
他挺直了腰板:“只是對於我們來說,或許我們暫時還有可以改正的機會。”
孟節的嘴角帶著些許的笑容,他指著那奔騰不息的煙塵說道:“那位不是已經給了我們提示麼?告訴我們,只要能夠狠下心來,對自己進行一次清洗,大清洗中,我們依舊能夠儲存一部分的自己。”
“既然如此,我們又有什麼可以掙扎的呢?”
他坦誠的說道:“走吧,我們既然已經失敗了,便可以退下陣來,好好的等待前方的戰果了。”
“煜子這一路,所要遭遇的,絕非只是我們啊。”
車馬繼續緩緩前行,在如同孟節等人所說的,下一站城池抵達之前,有幾位中年男人坐在道路的中央,神色坦蕩。
一關一關又一關,想要從南打到北,是必須要面對從南到北的敵人,這些敵人往昔有些是陳氏的朋友,但如今.他們或是帶著其他的目的,或單純的只是來論道。
但總而言之,他們都站在了陳氏的對立面。
陳煜從馬車中緩緩的走了下來,他看著對面坐著的幾位中年男人,躬身行禮。
這是必然的。
陳煜這一路或許要為了表面上的面子而行許多的禮,但這一次卻絕對不是,這一禮是替當年的陳野先祖行的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