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四年,風調雨順,大唐國泰民安。

這一年是最尋常的一年,也是最不尋常的一年,在《唐書》的記載中,這一年被稱之為“華年”,亦或者叫做“璀璨之年”。

因為在這一年,一位秦朝之後唯一一位可以被稱之為“子”,甚至稱之為“聖人”的存在降臨在了大唐,並且綻放出了屬於他的光芒。

沒有人可以否定這一位的光芒,也同樣沒有人可以否定這一位的智慧。

他被稱之為“煜子”,同樣也被稱之為“陳聖”。

這是自春秋戰國之後,連儒家的那位創始者“孔子”都未曾得到的名聲,甚至連陳氏的那位老祖宗“陳野”都沒有得到的稱呼,卻落到了這樣一位小輩的身上。

但.

沒有人敢反駁這一位的名聲。

後世關於這一位也有許多的記載,正史、野史、志怪、戲劇,甚至到了後現代的時候,當娛樂大規模的泛起,電視劇、電影這種東西開始廣泛出現的時候,“陳煜”便成為了無數電影和電視劇想要蹭一把的名字。

大明共和及十三州聯邦帝國出現後,第一部電視劇叫做《陳煜傳》,第一部電影叫做《盛世大唐》,第一部電視劇的男主角毫無疑問是陳煜。

而第一部電影雖然叫做“盛世大唐”,但所描繪的卻是大唐盛世中的第一部分“貞觀紀”,貞觀紀是一部群像劇,並沒有一個固定的男主角,但其中根據後世“追星人”的分析和解剖,在一共一百零集的電視劇中,李世民出現了五百三十六分鐘,而陳煜則是出現了七百五十八分鐘。

這無疑是絕對的男主了。

不過麼,貞觀紀的導演和製片人都義正言辭的表示,自己絕對沒有偷摸的追星把陳煜的時長提高。

而這一出“貞觀紀”卻並非是從貞觀元年開始的,反而是從貞觀四年這一出璀璨的“鬧劇”開始的。

在《華夏文化史》這本書中,著重介紹了影響華夏上下五千年的幾種思想潮流,其中提到次數最多的五個流派由少到多分別是“墨家”“法家”“儒家”“政治家”以及.“科學及求實家”。

其中,關於墨家提及到了三千五百八十四次,關於法家提到了四千三百八十次,關於儒家提到了七千八百九十三次,關於政治家提到了九千零一次,關於科學及求實家則是提到了.整整三萬八千四百五十三次。

其餘三個流派加起來都沒有實用家提到的多。

而法家和墨家的傳承人也都紛紛表示:“這是應該的”,而儒家的傳人,那位孔子的後人卻表示十分不滿,但卻也沒有什麼理由可以反駁。

至於政治家?

政治家的代表人物們都訕訕的笑著,根本不對此發表意見。

且不說那位創造了“科學求實家”的陳煜本身就是創造了“政治家”的那位陳氏先祖的直系後人,就是說這科學求實家本身就是脫身於政治家的思想當中的。

哪有當爹的罵當兒子的太出息了的?

沒有這樣子的說法。

貞觀四年,一處道路旁。

幾個老人坐在那裡,身後眾多僕從站在那裡,他們的眼睛中帶著鋒利和憤怒,等待著那位年輕的挑戰者從遠處的道路上緩緩而來。

遠處,車馬中。

陳煜閉著眼睛坐在那裡,神色十分坦然,這一路挑戰他的人太多了,他也並非是什麼人的挑戰都會接受的,首先要打敗他派遣而來的弟子們,打敗了這些弟子們才有資格與他一戰。

是的,弟子。

雖然陳煜的年齡不大,但他卻已經開始收弟子,傳授自己的“科學及求實”思想了。

事實上,陳煜對於外界所流傳著的這個名字十分不滿意,他覺著自己並非是什麼“科學及求實家”,但比起來這個名字,他也想不到什麼更合適的名字了。

陳煜一直覺著“科學家”和“求實家”是兩個流派。

科學家們雖然有些也研究“理論”知識,但更多的卻是探討天地之間存在的固定的、物質的、不會輕易產生變化的天地道理,這是一種物質存在,並非是因為陳煜突然一拍腦門子他們才存在的。

即便是陳煜沒有提出來這些,他們也依舊存在,依舊會被其他人發現——或早或晚的事情罷了。

但“求實家”們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