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德元年。

天下大亂。

因為宇文化及登基的事情,天下再多了幾個諸侯謀逆。

其中聲勢最大的應該就是“唐國公”李淵了。

李淵打著的旗號也十分乾脆明瞭,他是為了“兄長”復仇,所以要揭竿而起,反對大晉的統治。

在李淵打出這個旗號的時候,天下間不少人都陷入了沉默當中。

兄長

這還真的是。

而且是血緣關係十分密切的那種兄長。

李淵的母親是楊廣母親的妹妹,換句話說,楊廣是李淵的表兄,哪怕是楊廣在世都無法否認的表弟,所以李淵為了楊廣復仇天經地義。

這個大義誰也無法表示否定。

而就在李淵表示要為表兄復仇的同一時刻,京都內的另外一個大世家也同樣表示了自己的“憤怒”,那便是.獨孤氏。

獨孤劍起初是裝作臣服,並且表示願意推舉宇文化及為皇帝。

藉機麻痺了宇文化及之後,這位心思城府很深的獨孤氏家主便逃出了京都,而後迅速揭竿而起,表示自己先前的支援只是因為宇文化及的威脅,而他事實上是十分反對這個逆賊登基的,先前不過是權宜之計。

獨孤劍表示,楊廣的身上有獨孤氏的血脈,所以他要為自己的“外甥”報仇。

這也是理所應當、天經地義,在什麼名義上都能夠站穩腳跟的,因為楊廣的母親是獨孤劍的妹妹,楊廣在世的時候獨孤劍也是他的“舅舅”。

舅舅為外甥報仇,這誰能說出一個不應該?

天下的動盪加劇了。

而因為獨孤氏、李氏等人紛紛揭竿而起的緣故,所以宇文化及朝廷也無力再鎮壓這天下群雄,於是烽火燎原,諸侯再次割據一方。

好似又回到了漢末時候的樣子一樣.

不,或許比漢末更加動亂,似乎可以比肩當年的春秋戰國時代了。

但百姓們的生活過的卻比春秋戰國時候要好的多,沒有人敢對百姓們太過於剝削——因為官渡有一個不朽的世家站在那裡,靜靜的看著這世上的一切。

倘若有人敢做出對百姓太過剝削的事情,那個世家便會“站起來”,如同沉眠中被驚醒的猛虎,將那隻敢於驚醒他的人迅速吃掉。

這也形成了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割裂的諸侯們在某種程度上不再比拼自己的“軍事實力”有多麼的強大,反而竭盡全力的在表述著自己的“政治理念”,彰顯著自己的“仁德”自己的“愛民”。

後世中對於這個階段“亂世”的研究層出不窮,但很奇怪又不怎麼奇怪的是,研究“戰爭”或者說“軍事”方面的很少,大多數是研究這個階段所出現的“文化”“經濟”以及.“藝術”成就。

在這稱之為“隋末”的年代裡面,湧現出了一大批後世卓越的文人、詩人、畫家、書法家,這個階段的文化璀璨無比,幾乎可以比得上春秋戰國時期那個“文化璀璨的巔峰”了。

這也是華夏大地在亂世中的第二個文化盛世巔峰。

與此對應的則是“科技”的發展。

在“炸藥”出現後,人們對於“熱武器”的研究就開始提上了日程,最開始人們只是用炸藥來當做開山裂石,挖鑿運河、以及修建一些工程的“工具”。

後來

當某位天才一樣的人物在使用“炸藥”的時候不慎炸傷了自己後,所有人都開始瘋狂了。

那是被稱之為“王屋之變”的一個尋常夜晚。

王屋是一個很普通的徭役,他在使用炸藥的時候因為沒有控制好分量,在極度的緊張之下,將炸藥扔到了人群當中

當時被炸藥所傷到的徭役有十幾個,這十幾個人在炸藥下幾乎沒有一個能活下來。

發現這件事情之後,這片地方的“割據諸侯”竇建德連夜趕來,然後安撫眾多徭役,順便展示了一下自己的仁德,給予了這些被炸死的徭役許多的“幫助”。

但在回去之後,竇建德就開始思考起來一個問題。

那些徭役的慘狀讓他心中恐懼的同時,也萌發出來了另外一個問題,如果這個炸藥不是扔到徭役之中,而是扔到了敵人的軍隊當中?

這會是一種怎麼樣子的“慘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