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恩科便是說,這是皇帝特意開的“恩情”,希望天下的有識之士能夠踴躍參與。

這一次的恩科擴大了名額與參選的人手,考核的依舊是先丞相陳志所做主定下來的一部分建武大典內容——雖然有些過時了,但某些政務上的事情卻是常看常新。

但民間對此似乎並不怎麼領情。

因為皇帝在開恩科的同時,還特意又開了一科考試的科目。

如今的考試科目有黃老科、國子科、伶人科、建武科,皇帝在這四個科之外,再開了一個“匠人並佛學科”。

單單只是“匠人科”的話人們還沒有那麼反對,畢竟所謂匠人在大虞一朝的地位並不算低下,而他們其實被稱之為“科技”“技術”更為應當一些。

這些匠人們創造了不少的先進工具,而這些工具則是很好的幫助了大虞在科技方面的發展,至少這些參加建武科的學子們很清楚——家中那些好用的農具到底是怎麼來的。

但.佛學科顯然是觸犯了這些學子的逆鱗。

起初學子們只是以為,這不過是皇帝的又一次“興致而來”,又不想要單獨給佛學開一個科目考試,佔據其他的名額,所以便將匠人與佛學兩科並在一起。

可當成績出來之後,所有人都譁然了。

這裡先要說一下萬歲朝科舉的名額分配。

三百六十個名額依舊是依照當年的先例設定,其中黃老、國子、伶人三科各自佔據了九十個名額,剩餘九十個名額由建武、匠人佛學科平分。

而這一次,建武科分到了三十個名額。

只有三十個名額!

這簡直是令學子們氣憤,合著這個所謂的恩科根本不是為國朝取士的,而是為了那個昏庸無能的皇帝選拔戲子道士尋仙的?

這比不開恩科還要讓他們惱怒,因為這算是赤裸裸的對他們的“侮辱”。

而更令他們生氣的事情還在後面。

匠人佛學科有六十個名額,但這一次錄選的六十個人中,匠人只有十三個,而那群不學無術的、肥頭大耳的和尚卻足足有四十七個名額!

而十三個匠人中,甚至還有十個匠人是泥瓦、雕刻匠,專門做佛像的雕刻匠人!

這約等於佛學佔據了五十七個名額!

幾乎是一瞬間,所有民眾的怒火全然被點燃了,他們的眼眸中帶著憤怒的火焰,這麼多年對大虞皇室的忍耐已經達到了頂點,繼而在這一刻全數爆發!

而最要命的是,這一次憤怒的不僅僅是這建武科的學子們,還有“黃老科”的學子們。

為什麼?

很簡單。

因為黃老學說原本是研究老莊的,但是從大虞建立後,大虞設定“太平道”,太平道幾乎是成了道教的正統,他們尊分得道帝君、三清與莊子等人為道教領袖。

三清中如老子的地位不言而喻,至於莊子麼,則是因為當年傳授張角太平要術的“南華老仙”正是莊周、莊子,莊周在道教中的封號便是“南華”,又稱南華老仙、或者是南華真人。

現在你一個信奉道教起家的王朝皇帝,竟然給了一群和尚這麼多的科舉名額?

怎麼著?

你是不想尊奉道教了,反而是想要尊奉佛教了?

這已經不單單是所謂的“名額”之爭了,這更是道統之爭。

道佛之爭!

當然了,黃老科、建武科的學子不滿之後,國子科的學子們也同樣是開始不滿了。

畢竟沒有匠人佛學科,他們的名額可是比現在要多的,現在他們就只有九十個名額了!

那些落榜的學子們心中自然也是憤恨的。

萬歲十二年,春夏。

隨著恩科選拔的落幕,一場更為龐大的譁變伴隨著秋風的到來而泛起點點波瀾。

所有人都在憤怒。

如同一滴油落入了烈火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