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閉上眼睛,心中已經暗自做出了選擇。

或許這樣的選擇應當是正確的。

而一旁的楊堅也看到了獨孤伽羅神色的變幻,他沒有多想,只是看著一旁的獨孤信說道:“泰山,小妹她可還好?”

楊堅的神色中帶著些許的擔憂,他聽聞了獨孤信的小女兒——也就是獨孤伽羅和他的妹妹獨孤闕寧丈夫死去的訊息。

獨孤信卻絲毫不在意:“無事,不過是死了丈夫而已。”

他嘆了口氣:“不過你那個小外甥卻是格外的難熬啊,等到過一段時間你我接管了政事之後,便讓他承襲他父親的爵位吧。”

楊堅點頭。

在他看來,李淵並不是一個“敵人”,反而是天然的同盟,自己夫人的妹妹便是李淵的母親,而隴西李氏也同樣是一個龐大的勢力。

在隴西一帶的勢力,僅次於關中“秦氏”。

或者說,在明面上,隴西李氏的勢力甚至超越了關中秦氏,畢竟秦氏的先祖是那不知道多少年前的前朝“秦”的後人,而這種出過皇帝的家族,一般來說在這種時候都不是很敢冒頭。

只要他們冒頭,便會被其餘的世家針對。

畢竟誰祖上沒點恩怨了?

舉個例子,如果在這種動盪的時候,關中秦氏揭竿而起,說是要復我大秦,那麼下一刻對秦氏進行拼命打擊、一定要將秦氏按下去的,一定是三劉——即大漢劉氏。

劉氏自東漢末年、大虞建立的時候,就分成了三支,這三支都堅定的相信自己才是正統——而事實上,他們甚至找過陳氏的人來證明自己是正統。

最後的結果是,他們都是正統。

就像是關中秦氏以及上黨趙氏一樣,他們的先祖都是秦朝嬴姓那位最有名的始皇帝。

而如果劉氏想要揭竿而起,那麼“秦氏”“曹氏”的人也一定會拼了命的打壓——畢竟劉氏如果再次成為皇帝,會不會報復曹氏這誰也不確定。

同樣的,曹氏的人想揭竿而起,秦氏以及劉氏同樣都不會願意——很簡單的理由,我們祖上當年那麼輝煌,我們都不能再造一朝,你憑什麼?

看著楊堅臉上的同情以及眼睛中的“算計”,獨孤信的眼眸中卻緩緩的露出了一抹笑意。

他是樂於見到這一幕發生的——左右不管最後,這些“權勢”的中間都需要他這個“獨孤氏”的家主來作為橋樑不是麼?

楊堅坐上皇位之後,難道便能夠否定自己的功績麼?

笑話。

那麼大的獨孤氏,又不是隻有幾個嫁出去的女流之輩。

“泰山,咱們什麼時候動手?”

楊堅看著獨孤信問出了這個問題,而獨孤信幾經猶豫之後最後還是微微搖頭:“再等一等,現在還不是一個合適的時機。”

他低聲道:“等到陛下忍耐不住了的時候,便是你我動作的時候了。”

“你要知道,我們發動的絕對不是政變——而是要小皇帝知道自己已經無能為力之後,將權利平穩的交接給我們,最後將皇位禪讓給你。”

獨孤信並不想當皇帝——因為他深刻的知道,哪裡有什麼千年的皇朝,當年的周不過八百年,而大漢則是四百餘年,到了大虞便是隻有兩百多年的光景了。

而陳氏呢?

陳氏至今已經八百多年了!甚至超越了最長壽的周朝。

沒有千年的皇朝,但有千年的世家!

任由周、秦、漢、大虞隨著時間長河的沖刷而緩緩的消散,這可陳氏依舊挺立在這漫漫長河之中,無有更改。

這便是“千年世家”。

楊堅緩緩的呼了口氣,繼而將心中的擔憂全數吐了出去。

他需要忍耐與等待。

萬歲十一年,秋冬之際。

當朝皇帝提拔了數個不知名的官位擔任朝廷一些重要的位置,然而這些人的能力卻並不足以服眾,但朝廷依舊在緩慢的運轉著。

等到了萬歲十二年的春天,皇帝決定開恩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