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12年春初,曲阜。

魯公侯府賓朋滿座熱鬧非凡,是因魯公姬息去歲奉命伐叛,菅城大破宋軍,引得周鄰弱邦爭相前來求盟,欲得強魯庇護以存社稷。

然同時盟合十數諸侯,恐不和禮法,徒惹天子猜忌,橫遭天下非議。

只因一時未尋得兩全之策,魯公未能及時應準諸侯所請,暫請諸眾侯府後院暫歇。

後得羽父獻計,言日:“諸侯皆欲盟我,君上可於其中擇取二公,謹替諸侯與我踐行盟典,此二人需得德才兼備諸侯認可,還需是有識之士,如是王公貴族更善!”

聞之,魯公隨即問道:“卿意何人堪當此任?”

見問,羽父答日:“臣意薛侯任尚、滕侯姬元翟堪當此任!滕侯乃是王族後裔,論資排輩姬姓諸侯之中姬元翟最長,由其代盟姬姓諸侯絕無異議;薛侯采邑領地最廣,外姓諸侯多有受其恩澤者,由其代盟外姓諸侯亦無異議。且二邦世代與魯交好,定不會叛盟棄約!”

聞其所言,魯公大喜,著其從策而行,宣召薛侯、滕侯前來相見,共襄盟典要事。

不多時,薛侯任尚、滕侯姬元翟同步踏入殿中晉見。敘罷周禮,魯公姬息邀請二公坐定。繼而將羽父擇君代盟之意轉述於二公。

薛侯、滕侯聞之會意,贊其良策皆言可也。

其後,魯公姬息與之商議盟典禮節,半晌討論諸事議定,獨餘祭祀之時焚香先後一事,引得薛侯、滕侯爭論不休。

薛侯任尚言日:“孤之先祖,因制車而封侯,自夏禹之時,薛室便諸侯立於世,理當孤先焚香!”

滕侯姬元翟辯道:“孤之先祖乃武王之弟也,因滅商有功而封侯,孤亦居周室之卜正,現今天下乃周室天下,孤乃王公貴族,薛氏庶姓也,孤不可在其後!”

本是小事一件,二公卻是爭執不下,魯公姬息亦不好強言孰先孰後。

一側羽父見此,出而調和道:“承薛侯、滕君不辱魯室,前來會盟,周諺有云:山有木,工則度之;賓有禮,主則擇之。我今皆為周臣,當循周禮行事,成周會盟,當是姬姓為先,異姓為後,他日吾君若入薛邑,行任氏禮儀,亦不敢僭居任姓之先。”

見其如是說,薛侯任尚不好再雲爭辯,如是激怒魯公,失卻結好強鄰之機,可謂因小失大,由是應許滕侯姬元翟先行焚香祈祀。

得薛侯任尚讓步,締盟祭祀大典得以如期順利舉行,魯室威名傳遍海內。

盟典過後不久,魯公姬息又接獲鄭公姬寐生書信,信中邀其郲地會晤,邀其共同舉兵伐許。

魯公姬息初接書信,實不願出兵助鄭,一度甚有助許抗鄭之想,只因許乃魯室屬邦,伐許便是伐魯,再者許邑地及許城、城穎北地、鄢陵西境,地處中原之中,佔之可窺天下之變,如此要地怎可令別邦輕易佔之。

後得羽父勸告,言日:“鄭室經桓武之功日漸強盛,獨居洛西領制邑之險,立腳中原俯瞰天下諸侯,今又有雄主鄭公姬寐生持邦主政,四方是維絕境求生,九州征戰無有敗績,諸侯聞名皆要禮讓三分,眼下與其相抗絕無益處。如今以伐許邀我,正可皆此之機,窺探鄭人有無圖魯之心,其時君上可試問許地攻下如何處置?如其獨吞許地,可見其有爭霸天下統領中原之心,則不可與其共事,以免養虎為患;如其分地與我,可見其視我為盟邦,暫不會與我為敵,則可趁此佔領許地,為日後霸取中原奠定基石。”

經此一說,魯公姬息方才醒悟,應下郲地會唔之邀,當下纂書回信鄭公。

信至鄭地,鄭公姬寐生展卷閱之,得知魯公應諾赴會郲地,其心無比欣慰。

鄭室欲出中原稱霸天下,許邑乃必取之地。然許乃魯室屬邦,需得魯公姬息應準,方能出兵伐取,切不可因此與魯室內生出嫌隙,只因盟齊連魯掣肘宋、衛,乃鄭室東出之基石,魯公既已應允郲地會晤,則伐許之事可期矣!

夏五月初旬,魯公姬息如約赴郲,鄭公姬寐生早已等候在此。

二人相見,互施禮畢,鄭公姬寐生邀其行館赴宴,為其接風洗塵。

二公攜手進館,分賓主座定,鄭公姬寐生舉樽相邀,與其先飲一杯,繼而言道:“初以祊地易許田,藉以祀禮周公,許君姜弗以此怨孤,以孤私相易地為由,倚兵數侵許田,孤欲對其施以懲戒,慮及許乃魯室屬邦,由是先邀魯公商議!”

聞言,魯公姬息竊笑回問道:“鄭公對其欲做何懲戒耶?”

鄭公見其似有譏諷之意,亦覺直言伐許甚是不妥,轉而言道:“只教其不再用兵許田,孤可既往不咎,兩家和睦共處。然有一點魯公不可不查!”

見說,魯公姬息亦只以為是其為伐許另找藉口,由是並不在意,拂袖輕聲問道:“鄭公何意?”

鄭公姬寐生正色回道:“孤聞許君姜弗與楚室來往密切,若其倒戈向楚,許楚兵進駐許邑,使其地利之便俯瞰天下,試聞中原諸侯誰能與之相抗?若使蠻楚稱霸中原,九州危矣!”

聞言,魯公姬息心生一驚,當真如其所言,許君勾結蠻楚圖謀中原,則事關己身及九州安危,當即刻干預制止。

然又怕鄭公姬寐生危言聳聽,暗使離間奸計, 一時不知如何是好,欲言又止。

鄭公姬寐生見此會意,續言問道:“魯公可是疑孤暗使離間計?”

見問,魯公姬息緊接其聲回道:“事關重大,不可不察也,孤這便致書許君,敕令速至郲邑,講明其前因後果!”

聞言,鄭公姬寐生回言道:“如此大可不必,孤料定許君獲書必定稱病不往,魯公只需遣一哨騎前往打探一番,便曉孤之所言虛實!”

魯公姬息從其言而行,遣出十騎哨探入許,秘查許君姜弗是否通楚,另派使者攜書持節入許,觀其是否果如鄭公姬寐生所言,見書後稱病不往。

查證等候之餘,鄭公姬寐生邀魯公姬息前往大宮軍營,觀閱三軍授兵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