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莫一個時辰過後,傳令兵來報,得知陳軍先頭小隊盡被鄭軍俘獲,祝聃大喜,傳令將其全部羈押營中。

隨後傳審欒奢,鄭軍甲士依命擁推欒奢入帳,只見其昂首挺胸,傲目斜觀天際。

祝聃憐其將才,有意招降之,遂令左右去其縛,賜以座椅,繼而問道:“營中軍士可有為難將軍?”

欒奢怒顏回道:“敗軍之將,只求速死,何用汝來假言相濟!”

祝聃笑道:“吾與將軍素不相識,更無新仇舊恨,何用妄言慌欺將軍耶?今擒將軍於帳下,各為其主是也!將軍領隊過河查探險破吾軍伏兵之計,吾憐將軍將才,有意相邀將軍同心事鄭,不知將軍意下如何?”

欒奢轉頭側目回道:“食君俸祿,當忠君之事,今被俘帳下,當以死報君,何能棄主而事新君?”

祝聃苦口婆心幾番勸說無果,只得遂其心意以成其名,將其推出轅門斬首。

其後令一心腹兵卒換過陳軍衣甲,獨駕小舟去到到對,引誘陳公引軍過河。

陳公從其口中得知,對岸未見鄭兵蹤影,無兵把守。

對其所言,陳公深信不疑,隨後即起大軍渡河。

陳公旗艦領頭,大軍隨後跟進。

祝聃遙見陳軍渡河,知其中計,下令全軍戒備,待其大軍半渡之時,發動突然襲擊,以求一舉將其截斷打亂陳軍陣腳,令其前後不能相救。

半個時辰過後,陳公旗艦帥先登岸,後續陳軍亦陸續登岸,上岸陳兵便在岸邊休整。

一刻鐘後,約有千餘陳兵登岸,後續大隊仍在穎水河中。

陳公正於岸邊視察渡河情形,突聞殺聲四起,抬頭望去,鄭軍旗號映入眼簾。

此時,陳公方知中計,連忙整軍迎敵。

鄭軍五千鐵甲壓上,箭雨迎面落下,陳軍早已心驚膽寒,此時別說作戰殺敵,便是逃跑亦無氣力。

河中陳軍大隊見前軍遇敵,拼死救之,然沿河一線遍佈鄭軍,陳軍數次強攻,終未能踏上河岸一步。

岸上陳兵亦已回過神來,護得陳公左衝右突,殺出一條血路奪舟而討逃。

歷經萬險陳公得以保得姓名退歸彼岸,面對鄭軍相阻,只得忘河興嘆,下令退兵固守宛丘。

穎河大敗陳軍,鄭軍士卒無不歡呼雀躍,維有主將祝聃面色肅穆不發一言。

因其心中明瞭,此戰旨在活擒陳公,挾主而服陳。

如今陳公逃脫而去,穎考叔大計難以施為,何能言勝?然事已至此,祝聃亦無可奈何,隔河望見陳軍退去,亦只好下令退軍。

行軍一晝夜,退歸鄢陵大營,下馬便入中軍大帳,面見穎考叔請罪求縛。

穎考叔聞知始末,言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今被陳公逃脫,亦屬天意,非人力可阻!”說罷,上前扶起祝聃安慰一番。

此時,鄭公信使突至,入帳奏道:“宋人獲悉吾軍伐陳,集結重兵攻打長葛,鄭公口令,暫緩伐陳,望將軍領兵前往長葛援救!”

穎考叔聞報大吃一驚,言道:“長葛若破,公子姬忽命懸一線,有勞信使回覆鄭公,老夫即刻領兵前往援救!”

送走鄭公信使,穎考叔緊急召回項城子都所部,連夜發兵趕赴長葛。

此時長葛戰火連天,喊殺之聲不絕於耳,兩軍相據長葛激戰正鼾。公子姬忽親帥大軍守城,城上城下來回穿梭,已不知是第幾次頂住宋軍奪城衝鋒。

城雖未失,然傷亡太大,五千守城甲士,此刻僅餘得一千餘人,糧道被被斷,亦不能得到有效補充,誰也不知是否能抵擋得住宋軍下一波進攻。

時近天明,宋軍退兵休整暫停攻城。

幾日下來,宋軍亦損失慘重,主將孔父嘉集結剩餘精兵,欲待天明搶城,以做最後一博。

趁此歇戰間隙,公子姬忽召集城中守將商議禦敵之策,眾將齊言道:“城在人在,誓與長葛共存亡!”

姬忽獨坐將臺,聞言默思,良久方才言道:“宋軍知我勢若,天明必將既然糾結全部精兵搶城,其時長葛必破,亦為吾等最後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