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文,鄭公姬寐生即位位君執掌鄭室以來,堪平內亂勤政務實,致軍親民和;遠交近攻獨掌朝綱,可見羽翼漸豐。

近數年年,宋、衛與其不睦數起兵爭,衛牧一戰,大敗衛人,致其元氣大傷;宋孚一戰,又勝宋人,使之折師喪地,鄭室屢戰屢勝,諸侯為之震驚。

後宋人不堪其辱,揮師西出兵圍長葛,鄭公與朝商定圖宋之策。

公元前717年,新春伊始,鄭公姬寐生秉持既定之策,出訪魯地。

二公相會渝平。渝平城樓之上,二人並肩而立,共賞春雪之餘共商國事。

鄭公姬寐生說道:“天下大亂,兵爭不斷,餘魯公樂享安寧,不與世爭,何能如此?望公教吾!”

魯公笑道:“公笑吾耶?且不說別邦,吾與鄭公亦有交鋒!”

鄭公笑道:“吾知非公本意,皆為宋、衛攛掇而為,往事過則過矣,勿要再提!話說回來,天下大爭,維魯少有戰事,亦是不爭之實!”

魯公自嘲道:“吾本代人看家,只求安穩度日,別無他求!”

原是惠公死時太子允尚年幼,於是魯公姬息代掌君位,鄭公聞言有感,目觀遠處說道:“吾意亦求獨善其身,奈何樹欲靜而風不止,自吾領政至今戰亂不止。眼下,吾地長葛仍被宋兵所圍。”

魯公知其來意,明言問道:“公欲何為?”

鄭公轉面回道:“吾自非欺人之人,然人欺吾,吾必奉還,吾欲聯合天下諸侯共伐宋人,公以為如何?”

魯公陪笑道:“此舉非王命不可為之,恐以公一人之力難成此事!”

鄭公亦笑道:“事在人為,成敗與否但憑天命,吾此行入魯,便欲與君共鑲大事!”

魯公擺擺手自嘲道:“吾一管家,有心無力也!”

鄭公肅顏問道:“公不助吾,欲助宋人耶?”

魯公撫其肩回道:“太子允業已長大,再過得幾年,吾便交權下野,安享餘生,避戰猶不急,何敢自攬戰事,望公諒解!”

鄭公接道:“既然如此,吾亦不再強求,望鄭、魯永結盟好,共享太平!”

魯公愧問道:“接下來,鄭公做何打算?”

鄭公回道:“即魯公不願相助,吾欲入齊遊說!”

魯公聞言心生嚮往,言道:“齊公大名,早有耳聞,吾亦欲結識,奈何不得機緣!”

聞言,鄭公回道:“既魯公有意,吾願為其引見!”

魯公大喜:“如此,吾便謝過鄭公!”

說罷,拱手俯身施以一禮。

鄭公上前托起,客套一番。

繼而二人攜手走下城樓。

次日,鄭公辭別魯公,出得渝平取道入齊。

一路無話,行得半月有餘,抵達齊都臨淄。

齊公聞知鄭公來訪,依國禮待之。

是夜,置宴為其接風洗塵。

宴上,二公會面,互施一禮,進而分主賓坐定。

齊公舉樽開口說道:“鄭公駕臨,蓬蓽生輝,瑾以此酒為公洗塵!”

鄭公亦端起面前銅樽和道:“石門一別,不覺三載以過,今得重訪齊地,心中感慨頗多,千言萬語化於酒中,吾與齊公共飲此杯!”說罷,當先一飲而盡。

齊公隨之飲下一杯。

放下酒樽,齊公言道:“石門一別,鄭公險遭暗算,孤引兵救之,到地聞知鄭公脫險而去,吉人自有天相,還好有驚無險,可查清系何人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