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章 鄭燕戰制邑 宋兵圍長葛(第6/6頁)
章節報錯
公子姬勿披甲而出,城上回道:“姬忽在此!”
孔父嘉笑道:“幾經交手,老夫料知城必有大將駐守,不曾想原是公子,不知公子何以到此?”
姬忽冷笑回道:“奉命到此,孔父是否很是失望?”
孔父接道:“何來失望之說,長葛老夫勢在必得,奉勸公子一句,識時務者為俊傑,早獻城池,以免戰亂之苦!”
姬忽亦於城上怒道:“多說無益,有膽便來搶城!”說罷,轉身退入城中。
孔父嘉亦領軍後撤。
隨後下令全軍,將長葛城四面圍定,所有出城道路設立哨卡,禁止人員出入,並掘斷入城水源。
姬忽少年將才,早已做好應對方案,城中所儲糧充裕,足夠全城百姓及守城大軍食膳用半年之久,並於城中四處掘井開闢水源。
兩軍各出奇招,相據於長葛。
聞知姬忽被困長葛,新鄭朝堂之上亂做一片,穎考叔請命而往,欲解世子之圍。
鄭公姬寐生亦鍾愛此子,然宗廟社稷當堂先,未有輕言應允,轉而問道祭足:“眾卿之中,唯有祭子不發一言,不知卿意何為?”
祭足見問,拱手回道:“臣以為,以公子將才,長葛半年之內可保不失,然公子畢竟乃君上愛子,事關重大,因而臣未敢輕言!”
鄭公連連搖手說道:“姬忽亦為鄭人,為鄭排憂解難,亦屬分內之事,依卿之意,孤當何為?”
祭足回道:“依臣拙見,解下長葛之圍,亦只是治標不治本之法。宋公野心不死,終是吾等一大隱患!臣意一戰將其降服,以絕後患!”
鄭公聽得興起,接言問道:“鄭、宋實力相當,何能一舉將其降服!”
祭足續道:“以鄭一己之力,自難成事,齊鄭交好,君可連齊共伐之!”
鄭公心中有疑,再問道:“四方諸侯救之,則當如何?”
祭足胸有成竹,為其解惑道:“吾觀中原諸侯,魯、鄭、宋、衛、陳、蔡為大。餘皆不足為慮。衛牧一戰,衛人自顧不暇,無力援宋;以利連魯,可斷援宋之念,;威震陳、蔡,迫其不敢援宋,如此中原再無援宋之邦,宋將孤掌難鳴。”
鄭公聞言大喜,撫掌而言:“祭子一語中的,然長葛律屬鄭土,亦不可不救之,有勞穎考叔領兵前往解圍!”
大事商定,無事退朝。
穎考叔領得兵符徑直前往新鄭大營,點起大軍開赴長葛。
鄭室大軍大部盡在伐宋郛地,穎考叔只領得兵馬二千餘人,趕赴長葛救援。
事情緊急,穎考叔帥軍一路急馳,不到半日,便抵長葛。
不待休整,立即擺開攻勢,意圖衝破敵軍包圍圈進得城中,與姬忽會師,兩軍合二為一,再尋機破敵。
然數次整軍突擊未果,只得下令暫退。
此時,穎考叔正於大帳之中思考破敵之策,聞報擒獲宋卒一名,穎考叔令其壓入大帳受審。
受縛宋兵一路喊道;“吾乃鄭兵,奉公子之命,求見穎將軍!”
穎考叔聞言斥道;“即為鄭兵,何以身著宋服!”
小卒回道:“吾乃公子帳下執戟郎中,公子聞得將軍來援,特遣小人扮做宋兵混出城外。”
穎考叔疑道:“何以為證?”
小卒言道:“公子書信藏於胸前,將軍可取而觀之!”
穎考叔令人取來,展卷觀之:“長葛被圍,人畜皆不得出入,聞得穎公援兵救之,遣心腹著宋服而出,以報安好。利此傳以數言告以穎公知曉,吾雖困守孤城,然牽制宋人大軍於此脫身不得,穎公可勸父君,利此良機尋計圖宋。吾之安危,穎公自安心,半年之內,吾必保長葛不失,可知宋人能否撐持得半年之久?”
閱畢,穎考叔自言嘆道:“公子目光,老夫自愧不如,君上生得此子,宗廟幸甚,鄭人幸甚!”
言罷,命人解開繩索,將小卒帶出犒勞,隨後傳令三軍拔營返回新鄭。
一路無話,到得新鄭,穎考叔獻上公子姬忽書簡。
鄭公姬寐生閱後,大讚其子文武兼備國之棟樑,遂罷援救長葛,專意實施圖宋之策。
中原大地將再遭戰亂風暴洗禮,孰是孰非自難評說,春秋爭霸由此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