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章 州籲弒君完 四國兩伐鄭(第5/6頁)
章節報錯
其親自帥三軍於城中來回穿梭,整修城牆、修補民房忙的不亦樂乎!
重建工作一直持續至中秋時節,歷時三月有餘,新鄭面貌渙散一新,與戰後新鄭舊貌不可同日而語。
又過得幾天適逢中秋佳節,鄭公姬寐生擺下團圓宴,邀請百官赴宴,與民同慶。
是夜,新鄭城中歌舞昇平,一片祥和景象,全然想不到,三月前此處曾有過一場生死大戰!
鄭公團圓宴上亦是喜訊頻傳,先是子都斷敵糧道有功,封得千戶候,再就穎考叔守城有功,亦封得千戶候,其餘眾將依功各有封賞。
宴中,客卿公子馮起身面向鄭公,舉樽謝道:“吾乃一介落魄公子,承蒙鄭公抬愛,待吾猶如再生父母,為吾不惜交戰四邦,致使數萬英靈命喪於此,吾無以為報,但有一諾,願獻鄭公:在生之年,有朝一日吾若為君,定使兩邦永結盟好,絕不叫此事再次發生!”
聞其言,眾人紛紛側目望向公子馮,心思一遣送出境公子何能在世為君。
後觀其神態舉止,只見其神智恍惚站立不穩,剛才所言似是酒醉亂語,於是眾人皆以醉言聽之,亦未將其放在心上。
鄭公姬寐生卻並未將其所言歸為酒後亂言,更似其有意說之,遍觀四海之內,能助其奪回君位者,唯有鄭公姬寐生一人;更兼其所說亦為鄭公所想,如若鄭宋成盟,於鄭人求霸之路極為有利,此亦是鄭公將其留鄭原因所致。
本待了卻邦中內亂,便欲尋機扶立公子馮為宋君,還未成行,宋、衛、陳、蔡四邦聯軍便已攻至城下,以至此事耽擱至今。
眼下匪亂堪平邦內太平,便欲重行此事,今公子馮自己提及,鄭公正好說水推舟,接其話茬笑道;“公子熊心,孤當傾力相助,他日為君,盼勿忘今日此諾!”說罷,鄭公舉樽與其對飲一杯。
自上次攻鄭失利,宋公與夷昏倒疆場,此後便欲尋機洗恥血辱,奈何苦無良機,整日獨坐書房閉門謝客。
正自煩悶時,房外侍從奏報衛公州籲求見。
宋公將其請入書房,雙方施禮畢,衛公州籲見其愁眉不展,當先開口問道:“敢問宋公何事優心?”
宋公與夷嘆氣回道:“攻鄭失利,邦內臣民百姓欲加不附於孤,由是憂愁,豈有他哉!”
衛公州籲慰其心道:“戰場決鬥,有勝有負乃人之常情,宋公切莫為此事憂心,尋機再戰勝之即可!”
宋公回道:“孤亦何嘗不知,只是聯軍新敗,損兵折將元氣有損,孤又剛剛即位,朝中大局不穩,有此兩點,孤若想再聚重兵伐鄭,恐比登天還難,且鄭人已有防備,此時伐鄭亦不過是徒勞無功!”
衛公州籲聽聞,轉頭思考一陣,即而說道:“孤有一計,即可挽回面子,又可措殺鄭人銳氣,不知宋公意下如何?”
宋公貼身向前問道:“衛公有何妙策?”
衛公亦俯身向前,低聲說道:“昔日,鄭人祭足領兵割取周人麥禾以震周室,吾等何不效仿之!當前正值金秋時節秋收之際,宋公可領兵劫其運糧車,取其糧而還,回朝宣稱大勝鄭兵,如此宋公威望大升,邦中臣民必定離馮附公自不在話下,且所劫之糧亦填充府庫,以備再次伐鄭之用。”
宋公聞之大喜,拍案說道:“妙計,衛公即有良策,何不早早道來?以致孤白困書房這許多時日!”
此時宋公愁容盡逝,起身來回渡步憧憬勝利鄭人之場景,口中唸唸有詞,末了轉身謂顧衛公言道:“如此榮耀,孤未敢一人獨享,吾等即為聯軍,且前者圍攻新鄭,各邦均有損失,此次伐鄭,吾等亦可聯兵而往,如此諸君皆可挽回言面。”
衛公州籲聞言大喜道:“宋公此言甚善,孤這便知會陳、蔡二君,就此謝過!”說罷,起身面朝宋公彎腰施以一禮,即而轉身離去。
宋公回施一禮亦不挽留,任其離去。
三日過後,四君齊聚開封,重組聯軍約二萬餘人,即而兵發鄭境。
此刻,鄭人正於田間地頭忙著秋收,絲毫不知四邦聯軍密謀伐鄭。
鄭公姬寐生亦只派出長戈步兵全天候巡視,以防山匪做亂。
官道之上,糧車絡繹不絕,均是鄭境各邑運往新鄭賦糧,鄭兵長矛甲士隨行護衛。
若遇山匪襲擊,護車鄭兵還能勉強應付,然四邦聯軍劫糧部隊常數倍於鄭軍護衛甲士,鄭兵抵敵不過,只得任由其將糧車劫走。
鄭公獲知此事,當即下令子都領兵一萬前往驅敵。
然此時四邦聯軍已化整為零遍佈鄭境,逢糧便搶遇車便劫,更不與其纏鬥劫完便退。
子都領其大軍四處奔襲,由於運糧車隊太過分散,無法處處兼顧,救得此處,失了彼處,因此短短三日間,聯軍便劫得糧草千餘車。
之後,聯軍依舊如法炮製橫行鄭人境內長達半月之久。
此次秋收麥禾將近一半被其劫走,事後鄭公姬寐生氣得咬牙切齒,謂顧眾臣誓日此仇必報!
四邦聯軍伐鄭“大勝”,各君自領本部人馬,攜其所獲糧草“凱旋”回邦。
陳、蔡為其屬軍,二君出兵不多而得諸多糧草而回,自是欣喜萬分。
宋公與夷做為聯軍主將,此次伐鄭“大勝”,不光為其挽回顏面,邦中臣民亦對其另眼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