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61年,衛公姬和病重,遊離於生死一線。

周王姬宜臼人微言輕,王室大權實際握於鄭公姬掘突一人之手。

周王姬宜臼不甘屈居人後,便去信問計於父申侯。

匆匆半月有餘,不見回信,急得來回行走於大堂之上,忽得衛士奏報申侯回信已到堂外。

周王急忙說道:“快快呈上!”

不料衛士回道:“送信之人說要親手轉交王上,現等侯在堂外!”

周王正值火急火燎聞得衛士如此奏報,心中火起,正欲撒向衛士,轉念心想父親如此安排必有用意,隧強壓心中怒火轉身衛士說道:“請信使堂相商!”

說罷,行於堂前首座座定,剛及落坐,只見堂外一人,身批白色披風,面帶絲巾,看不清面相,風塵僕僕走進大堂,然看其步態婀娜,必是女子無疑。

女子半跪於周王面前,將書信高舉過頂呈於周王。

周王姬宜臼上前拿起書信,望了眼前女子,不及細想,說道:“信使旅途困苦,起來坐下說話!”

說罷,便慌忙開啟手中書信,只見信中寫道:“吾王親啟,日前獲悉吾王困於洛邑王室,不得實權,欲重掌政權復周威望,為父幸甚。然為父以為事切不可超之過急,需緩緩為之。如今之計維有穩定鄭君之心,使其勿生廢主另立之心。再尋大室強邦護佑,拜以王室重任,與其互為掣肘,如此方為穩妥。日前探知鄭君結髮之妻早亡,並常年征戰在外,亦未續玄。為父以為,不如許之以女,接成盟親,定可安穩鄭君之心。再者,及初四室聯兵勤王,鄭得制邑,衛或公卿,秦擁岐豐,維有晉室未得封賞,王上可用此契機,拉攏晉君,掣肘鄭室。為父便獻此二計,吾王好自為之。”

周王姬宜臼看完書信,思索良久,感慨頗多,目光掃及大堂上下,觸及白衣披風,方才想起送信之人,便問道:“父君除信中所說,是否另有囑託?”

白衣女上前回道:“申侯囑託小女,王上欲行信中之策,小女需極力相助。王上務必將小女許與鄭君。”

周王將手中書信放於桌上,起身扶起眼前女子說道:“任重道遠,有勞足下,不知足下為何甘願獻身以成信中所言之略?”

女子回道:“小女名曰武姜,本是一棄兒,得申侯相救,方才挽回一命,小女此生無以相報,維有以此略報義父救命之恩。”

周王申手慢慢掀掉武姜頭冒,皆開臉上面巾。只見面色晶瑩,淡粉紅唇,齒白如玉,目如桃花,一路奔波困苦,略帶疲倦。

周王大喜道:“武姜,好!”轉身吩咐衛士帶其歸屋歇息。

忽一日,鄭公進朝面王,述職完閉,周王說道:“鄭公正值英年,然正妻已亡多年,可想過續一房妻室?”

鄭公姬掘突青年執政,官場之事早以看透,一聽便知周王欲做紅娘,為其牽線搭橋,心中雖有不願,然經一朝天子嘴中說出,亦不好明言拒絕,於是說道:“說來慚愧,非臣不願,只因一時難有合適之人,臣常年征戰在外,亦無暇顧及此事。身為一室之主,當以室事為重,兒女之情暫且擱置一邊。”

周王姬宜臼不以為然繼續說道:“既然鄭君,室事纏身無暇他顧,寡人便與鄭公說上一門親事。吾有一妹,生得貌美如花,寡人斗膽替父做主,將其嫁與鄭公,來個親上加親,不知鄭公以為如何?”

鄭公心想如若拒絕此門親事,定遭天下諸侯口水圍攻,必定有損鄭室在王室說話重量,不如應下此門親事,定下姻親之盟,更有益於穩固鄭室在王室地位。

思及此處,鄭公拱手回道:“臣何德何能,得王上如此器重,全憑我王做主!”

周王聞之大喜,顧不得王室顏面,當即起身說到:“如此甚好,擇日不如撞日,本月月圓之日,便成此美事,鄭君認為可否?”

鄭工姬掘突拱手拜道:“謝吾王厚愛,臣這便返室,籌備婚慶之事!”

說罷,轉身走出殿外。

只剩周王姬宜臼一人立於王座之上暗自欣喜,首戰告捷,心中一塊巨石總算安全落地。

親鄭籠晉之策已完成親鄭之略,接下來便是籠絡晉室,使其護為掣肘。

入夜,周王姬已臼正於案錢篆刻連晉書簡,武姜端上提神茶水及糕點。

無意中瞥見書簡內容,大致為封地賞爵之類。武姜放下手中茶水,對周王說到:“王上可是要封官許爵,籠絡晉候?”

周王姬宜臼抬頭望了一眼身旁武姜,亦放下手中刻刀,端起上茶水回道:“外祖父信中提及,四室勤王,唯有晉室未獲王室封賞,寡人將其補上,定能打動晉君護周之心,其時兩室相爭,必有損傷,周室享其成。”

說罷,哈哈一笑,將手中茶水一口喝下。

武姜聽完低聲附和一聲,臉色凝重,坐於一邊客坐之上。

周王放下手中茶杯,見武姜眉頭緊鎖便問到:“怎麼?以為此計不妥?”

武姜眼望地面,心中思索,耳聽得周王問話,放才收回心思回道:“亦無不可,只是擔心晉候輕易獲王室封賞,心中未存感激之情,回頭變成鄭君第二,其時間周室危矣!”

周王聽完武姜之言,起身走到門前,眼望門外,思索良久回頭對武姜說到:“所言及是,現今天下,各室各行其是,王室地位遠不入從前,基於九周百姓心中獨尊周室,才不致公開與周為敵。如若不是如此天下早已不知幾人稱雄,幾人稱王了!”

武姜聽完亦站起身來到門眼望門外說到:“周室存亡,便在今朝,區區一官半職,數里封地,晉候豈能放在眼裡!”

周王聽完說到:“姨娘久伴外祖父左右,耳濡目染,必有良策教我。”

武姜聽完回頭朝周王嫣然一笑,隨即轉身走回客座坐下,說道:“既然各諸侯覬覦民心所向,王上何不用此機會,送晉候一份大禮。”

周王雙手一拱笑說道:“還請姨娘明示。”

武姜淡然一笑接著說道:“自先王身死驪山,奸臣虢石父以隨之慘死,四室公推王上繼先王之位。然虢石父餘黨虢公翰等攜王子餘臣逃往惠邑,立為新王,並以惠邑為都城設立百官,建造宮殿,修築城牆,於新都洛陽東西相望。王上亦多次下詔勸降無果,王上此時勸說晉候出兵誅殺假王,必定百姓擁戴,民心所向,晉候日後想要反周,亦不好撕開顏面,可謂一箭雙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