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太尉銜,任夔州路經略安撫使司,協同潼川路經略安撫使司楊沅,迅速解決利州東路溫、郭兩家內耗爭端,對利州中路駐軍進行全面整頓……劉錡把密詔的重點提煉了出來,思量了許久。

最後,他的思維忽然轉到了另一個問題上。

我是太尉,但,官家要我協同楊沅做事。

不出所料的話,這楊沅就是官家心中的儲相了。

以他現在這般年紀,只要不栽跟頭,他就是大宋政壇上,未來那顆最耀眼也最長久的星。

想到這裡,劉錡不禁微微一笑。

他和楊沅雖然沒有什麼接觸,但是對楊沅的豐功偉績卻並非沒有耳聞。

對這個年輕人,他是很欣賞的。

……

川中建設如火如荼。

哪怕正旦期間也沒有停歇幾天。

當初秦國修秦直道,歷時兩年餘。

但楊沅是在現有道路上進行平整、加固和拓寬。

而且他採用了統一標準,分段招商。

各地官府督建負責、吳淵任總監驗收的辦法。

同時他並不要求按照嚴苛的秦直道的標準去修建這條路。

因為他很急。

如此算來,一年的功夫,這條馳道工程,就能基本完工。

頂多到時候有部分路段,會因為特殊的山川地理情況再延後一段時間。

那就基本上不會影響他調動大軍了。

劍州那邊,也在為經略安撫使府建造新府衙。

王長生兼了“總工”,他跑去劍州府治所在考察了一圈兒,直接把原府衙加上週邊三位豪強家的府邸圈並在了一起,採用了小調小修的方式。

如此一來,落成之期便快了許多倍。

至於那三位豪強,不但非常痛快地遷走了,而且只是象徵性地收了官府一點拆遷費用。

楊撫帥一個人情,可比一筆豐厚的拆遷費用值錢。

你看現在的蓬州吳家就知道了。

這種情況下,誰會選擇要錢?

他們只想要一樣更值錢的東西:楊沅的面子。

楊沅建學宮、書院、博院的計劃也獲得了各界一致的擁戴和支援。

其實要做這件事很容易,只要把大家的利益繫結,滿足各方需求就行了。

可是一直沒有人去做這件事,說到底,還是執政者的眼光見識或是思維方向問題。

能夠抓住問題關鍵的人,他只要劃個圈兒,圈裡的一切就能被點化成金子。

四大學宮的計劃現在已經超額了,變成了五大學宮。

這還是楊沅考慮到師資和生員的問題,禁止各地豪強踴躍報名,要擴大學宮建設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