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與大宋一向友好,滇馬的購買難度不大。

想從吐蕃購買西北馬,麻煩就多的多。

一是現在一盤散沙的吐蕃各部,有對大宋親近的,也有暗中投靠西夏的,還有混亂中立的。

再一個,有了穩定可靠的合作物件,如何運輸也要實地走一遍,和對方商量好。

雖說楊沅已經透露了成都府路不是問題,喬貞安撫使會暗中配合潼川路的行動。

但是一路經過的地方,要穿過太多不同立場、不同歸屬的勢力範圍。

所以,吳淵先去吐蕃,解決這個麻煩最多的地方。

耗費了大半年的光景,跑通了全部關節,他才又往大理去。

直到現在,功德圓滿,方才回返。

~~

從大理回返,進入川峽,先要經過峨眉山。

吳淵想到了自己的胞妹幼瑤。

幼瑤先天體質不足,因此舍入佛門,以求佛祖庇佑,保她平安。

如今幼妹已長大成人,身子骨兒也沒了問題,倒是可以去見見主持,談談讓幼瑤還俗的事情。

因為幼瑤是他的老父親老來得女,和他年紀相差太大。

從感情上,吳淵是把幼瑤當女兒一樣寵的,怎麼捨得她在如的年紀,就這樣一直終老於山林?

於是,一連攻克了吐蕃、大理兩大難關的吳淵,興沖沖地往峨眉山而去。

……

楊沅看到了楊政的族譜,在上面果然找到了始祖楊浩的名字。

而且上邊清清楚楚地寫著,楊浩少年時醉酒打死丁家惡少,因而逃往河東避難,從此另開分支。

這也解釋了清源楊氏始祖楊浩,為何沒有在族譜中交代過他是從何而來,因何另立一房了。

這麼不光彩的事,當老祖宗的必然不願意被子孫後人知道嘛。

“果然如此,大哥……”

楊沅立刻哽咽起來。

昨日楊政只是作戲,倒是楊沅當時一臉懵逼,沒有太親熱的反應。

此時楊沅真情流露,看起來他是真的相信了,楊政心裡,反而湧起一抹奇異的情緒。

楊沅一臉激動地做著戲,心中卻是毫無波瀾。

他並沒有看破楊政的計謀,不過……假的又如何,真的又怎樣?

他沒有過這樣的大家族觀念,現代社會的流動性太大了,就算是親兄弟長大成人後都可能因為工作而各奔西東。

大家族的親戚更是幾乎沒什麼聯絡,兩代以下就全然斷了聯絡。

十多代以上的同祖同宗的親戚……,還不如鄰居同事親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