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天東北,天西北(為JJM盟主加更)(第3/4頁)
章節報錯
如此大事,當然需要任得敬點頭。
因此,見過柯慕珊,瞭解了金人意圖之後,李仁孝馬上召國丈任得敬入宮議事。
任得敬這個國丈,並不是李仁孝的老丈人,而是李仁孝的父親,西夏第四代皇帝李乾順的老丈人。
任得敬原本是大宋西安州(寧夏海原縣西北西安州)通判。
紹興七年時,西夏攻佔西安州,任得敬將女兒獻給西夏皇帝李乾順,被西夏任命為靜州(今寧夏永寧縣東北)防禦使。
第二年,任得敬的女兒被立為皇后,任得敬就開始了不斷的擢升。
如今,任得敬已經是西夏國丈、尚書令、中書令,成為了西夏國的宰相。
他的二弟任得聰是西夏殿前太尉,三弟任得恭是興慶府尹,族弟任得仁是西夏南院宣徽使,侄子任純忠是西夏樞密院副都承旨。
任氏一門,自然是權傾朝野。
隨著李仁孝年歲漸長,權柄卻處處受制於任得敬,這對君臣之間的關係,也就漸漸緊張了起來。
不過,從前年夏天開始,任得敬突然性情大變。
這位權勢氣焰,連西夏皇帝也要避其鋒芒的權臣,突然不再熱衷於權勢,而是沉迷於各種玄學了。
他到處尋訪能人異士,佛教高人、道家名士,乃至民間的方士和異人,都被他重金聘請了去。
為此,他還專門建造了一座富麗堂皇的大莊園,號為“一品堂”,專門供這些奇人異士居住。
任得敬時常往“一品堂”去拜訪這些奇人,跟他們一起研究什麼轉生之術、移魂之法。
如此此一來,國家大事他都懶得管了,倒是讓他和李仁存之間的緊張局勢大為緩解。
但是,任得敬雖然沉迷玄學了,他的三個弟弟一個侄子卻依舊把持著西夏極為關鍵的幾個位子。
所以,是否接受金國轉贈之地,是否和大宋交戰,(至少要生出摩擦,牽制宋國。這是金國特使柯慕珊提出的饋贈條件),任得敬不點頭,李仁孝也決定不了。
因此,李仁孝不得不主動請他前來相商。
“陛下有什麼事,自行決斷就是了。臣正與一位異人研究移魂之術呢,實在脫不開身。”
任得敬一入宮就抱怨不休,一臉的不高興。
任得聰、任得恭、任得仁、任純忠等任派大臣聽了,只能相顧苦笑。
他們這位“帶頭大哥”這兩年性情大變,讓他們也無可奈何的很。
將近六旬就開始沉迷於玄學,也……行吧,確實歲數不算小了。
可你至少也該是研究如何長生吧?
研究轉生和移魂,這就有點離譜。
西夏皇帝李仁孝聽了,面上苦笑,心中腹誹。
他當然很高興任得敬不再攬權,那你倒是把你一堆的兄弟和侄子都免了啊!
他們只聽伱的,我不找你商量,朕的國策又如何能夠貫徹?
李仁孝只好陪笑道:“國相辛苦了。事關重大,朕還年輕,見識淺薄,須得國相幫朕拿個主意才是。”
任得敬很不耐煩地道:“陛下有什麼事要商議?”
李仁孝道:“金國打算劃割臨洮府給我大夏。”
任得敬道:“好事啊,答應他們就行了,還商量什麼。”
這個時代的國家,並不似後世一般把領土分割看得太重。
就在幾十年前,西夏惠宗皇帝只是為了削弱外戚的權柄這個理由,就想過要把侵佔的一大片宋國領土歸還大宋,以此來藉助宋國的力量削弱西夏外戚。
只不過事機提前敗露,外戚立即發動反擊,殺了獻計於惠宗的大臣,幽禁了惠宗,從而引起西夏內部一連串的動盪。
北宋也是為此出兵,先是熙河之戰佔領了熙河路,繼而以李憲、種諤等五路大軍攻打興慶府。
梁太后領著外戚主持朝政,以堅壁清野之策,輔以斷絕糧道之計,與宋軍不斷拉扯。
宋軍雖然先有小勝,奪取了蘭州,最終卻慘敗於永樂城,結束了這場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