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書信惹的禍

進了教室,時間還早,柳贈從書包裡掏出班主任佈置的卷子,很顯然她就是個純背書包、根本不寫作業的主。

星期六,不用跑操,早讀的時長也就寬裕了不止一點。

任初靜藉著上早讀的空擋,按照成績單上的名詞,給班級換了一遍座位佈局。

兜兜轉轉,柳贈的周遭人馬幾乎沒怎麼改動。同座還是淦睡,後座也是付遺,依舊是靠牆的外側。

要說不同的話,也就是淦睡前座變成了後座,數學課代表和語文課代表成了同座。

柳贈的前座也換了一個人,是期中考試時,夾在柳贈與付遺中間的化學課代表。

柳贈語文卷寫了沒五分鐘的就想撂挑子不幹,要不是因為下午的第一節課趕上語文,她都想把卷子扔進垃圾桶,眼不見心不煩。

本來是打算回班謄抄同座的作業,來了教室,才發現人根本就不在。

因著關系也沒多麼的熟,不好意思去翻淦睡的書桌,幹脆就坐在位子上,等著人回來再說。

教室裡聽不到讀書聲,入耳的只有說話聲,值日生正在拿著掃帚打掃衛生。

柳贈沒事幹,百無聊賴的環顧左右,餘光不經意的瞥見陳與商擺在桌面上的試卷。

正好就是心心念唸的語文卷。

跑到了淦睡的位置坐下,拿起陳與商的試卷看了看,卷面寫的內容很多,根本就看不到一道空著的問題。

但是上面的解答過程,就讓她的腦袋一懵。

首先是文言文翻譯,問:【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答:【藉著國家的急事為先,而後去公報私仇】

柳贈的第一反應就是這道題不對,要說哪不對,肯定是有不對的地方,但就是找不到不對的地方。

現在柳贈的翻譯能力,也是打醬油的水平。

常言道“溫故而知新”,柳贈的確是做到了。

當她開始溫習過去的知識,就會發現那都是全新的內容。

她選擇直接跳過文言文翻譯,看閱讀理解二,問:【第 2 自然段畫橫線句子的梔子花之言,看似粗俗,實則富有個性,請就此處說說作者為什麼這樣寫。】

柳贈去找對應的句子:[梔子花說: 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管得著嗎!” ]

盯著試卷的題目,柳贈兩眼就是一黑。

還富有個性?

相比之下她覺得出題人才是與眾不同的富有個性,說不定梔子花本花都不一定能回答的上來原因。

答:【借用梔子花不受外界因素幹擾、堅定本心的品格,表達了作者對梔子花的情有獨鐘,以及做人做事的態度。】

柳贈本能覺得不對,反複閱讀七八遍後,還是察覺不出問題所在。

直接跳過,選擇去看下一道閱讀理解,問:【文章在寫梔子花和巴根草時分別引用了山歌和童謠,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柳贈沒急著去看答案,認真過思考了一會——不會。還是選著去看陳與商寫的答案。

答:【分別引用山歌和童謠是為將二者進行區分,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梔子花的喜愛。】

柳贈醍醐灌頂,原來是用了對比的手法,她怎麼就沒想到。

這個時候,有人從走廊外走了進來,柳贈聽到熟悉的音調,扭頭將視線投向前門,教室大門敞開著,淦睡和陳與商說說笑笑,看著關系倒是不錯。

陳與商也瞧見了柳贈手裡的試卷,在走進一瞧,發現放在桌上卷子、被桌子被吃了,笑著跟柳贈打招呼,“語文卷你寫了沒,借我看看?”

“還沒。”柳贈從淦睡的座位上離開,回應了陳與商的話,“一道題都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