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二龍會師,時代已變(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為別的,至少知道怎麼種地。”
“若是有大災大難,社會崩塌了,他們還能退守鄉野,種地養活自己。”
“還有就是,只有不斷的讓知識分子下鄉,鄉村的教育資源才能升上來。讓鄉村和城市沒有流通障礙,不是上下級的關係,這才是最終目的。”
張執象是不贊成城市化的,城市應該有,但不能以破壞鄉村為前提,一昧的將農村人口趕到城市裡去,透過瓦解農村來獲得廉價勞動力和推動土地財政。
幾百萬,幾千萬人口的城市。
但凡有個停水、停電,就得糟糕,大量密集的人口,一旦有個什麼災難、病害,那就是毀滅性的。
小城市喊停擺就能停擺,幾千萬人口的超級城市呢?
張執象是自五百年後穿越過來的,而且是整整五百年,而他出生那年,是嘉靖元年,也就是公元1522年。
城市化的脆弱和弊端,他看得一清二楚。
農村的消亡,更是一個國家生命力的消亡……本來一切就是源自於土地,人離開了土地,不就丟棄了根嗎?
一棵樹,不論它長得有多高,根鬚萎縮了,也就離死不遠了。
歷朝歷代都因破壞農村而亡,雖然破壞的方式不同,但結果是相同的,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你有種過田沒有?”王絳闕忽然問道。
張執象說道:“山上不種田,道觀裡吃什麼?總不能全靠鄉親們供奉,不看禾苗從土裡鑽出來,怎麼體會生命的歡喜?我不但種過田,還種過草莓呢。”
“嘟嘟喜歡吃草莓,那次去京師回家,就向陛下要了些草莓種子。”
“後山種了二十畝草莓。”
“到時候,帶你去摘草莓吃,培育了好些年,比以前甜很多了。”
王絳闕有些歡喜,肩膀靠著,輕輕的依偎著,兩人沒有再說話,而是靜靜的看完了這次演習,結果還是藍軍獲得了勝利。
結果無所謂,藍軍將攻勢表現得淋漓盡致,紅軍也表現出了極其頑強的抵抗能力。
這些都表明,朝廷打沁源,會很難打。
最重要的是沁源的人,信念是不同的,他們可不是那些匪徒,這支隊伍是打不散的,也是擊不倒的。
接下來兩天,張執象與執行委員會敲定了大致框架。
他已經寫信給嘉靖了,接下來嘉靖會派人跟沁源這邊做對接,敲定詳細方案,想來,當這兩萬多學子進入京師大學的時候,全天下都會震驚。
特別是士大夫階層。
他們本以為嘉靖冒天下之大不韙,得罪了天下士紳,手中可用之人寥寥無幾,卻沒有想到,竟然還有一個叫沁源的地方,有一群讀過書的,跟他們沒有任何利益瓜葛,甚至還水火不容的人。
這些學生或許能力沒有特別出眾,但都是實幹型人才。
而治理一個國家,根本不需要多少人才,一個縣就足夠了,漢高祖劉邦證明了這件事,明太祖朱元璋也證明了這件事。
所以。
沁源不大,但能掘了士紳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