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青陽開動,根荄以遂(第2/2頁)
章節報錯
“一場仗再怎麼打,也花不了五千萬兩。”
“各位覺得呢?”
他們兩人你來我往,把話都說完了,陳卿只得苦笑,他左右望了望,又看了眼王絳闕,欲言又止,最後嘆了口氣,說道:“能否讓我們開個大會,表決一下?”
張執象自通道:“請。”
……
雖然是小會論大事,大會論小事,可當決策層也沒有辦法把握的時候,只能讓全體參與進來討論該如何決策。
青陽黨有完整的組織構架。
起義軍的五位當家只能算是“執行委員會”的21名成員之五,另外還有16名成員是由農民、工人、教師、醫生等職業代表和有德之人。
執行委員會才是沁源的決策班子,王絳闕則是會長。
因為沁源只有十多萬人的緣故,組織結構相對扁平,也儘量精簡,張執象給王絳闕說過後世有個南街村,他自己有五萬人口,又合併了周圍幾個村,收納了十五萬外來人口,管理著二十萬人,卻只有一個村委會……
而南街村的日常執行,則由一個物業公司負責。
那裡的制度成本之低,是自古以來都沒有見過的,精兵簡政,是很關鍵的政策。
因而沁源的行政機構就只有這個執行委員會,起義軍的戰兵數量也有了極大的縮減,沁源只有十二萬人口,不可能供應一兩萬的脫產士兵。
所以,沁源的正規軍只保留了一個營,三千人。
然後還保留了三個營的民兵建制,再就是所有成年人都受過軍事訓練,保證關鍵時刻能夠全民皆兵投入戰鬥。
沁源可以說是武德充沛。
陳卿召開了全體大會,青陽黨的一千多名成員全部參會,就“進京勤王”一事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出乎陳卿他們預料的是,年輕人們居然非常相信嘉靖……
沁源不是封閉的桃花源,這裡很注重外界資訊的收集,他們雖然沒有出去,但發生的大事都會刊印成報,各大報欄和報亭都是免費開放的,年輕人都有讀報的習慣。
他們說:“嘉靖這個皇帝,還是很有進步性的。”
“我們要不要推翻帝制,那是以後的事情,嘉靖要均田免賦的決心,這不會有假,他的所作所為已經徹底將地主文人得罪死了。”
“我們是他天然的盟友。”
“對,皇帝再怎麼也只是一個人,官吏可是一整個階級,先對付他們。”
“大明建國畢竟是具備正統性的,我們如果能夠得到大明的法理,總歸要比全部都推翻了強。”
“嘉靖敢把農村讓出來,我們又如何能瞻前顧後?”
“沒錯,我們去京師!”
“也不能全去,一部分人去,一部分散入農村,如果朝廷敢下手,我們就革了大明的命!”
他們自信而張揚,赤誠而無畏。
他們知道有風險,但更知道答應嘉靖,他們將深入一個個農村,去幫助億萬勞苦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