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相在嘉靖十一年和十二年的時候當南京兵部尚書,而如今南京的兵部尚書王軏是嘉靖的人,沒有出現在這裡反而是好事,說明嘉靖沒有看錯人。

南京兵部的事,平時應該是那些侍郎負責。

沒有想到王廷相回南京了,還能主事,這裡的組織紀律挺強的。

“丁酉年,三月二十一日,第一項議程。”

“因武林大會張執象為王家奪冠的緣故,許家調整戰略,意圖殲滅王家海面力量,戰爭核心在南洋地區,為此,張執象必然建言嘉靖,出兵安南,干涉戰事。”

“已收到訊息,嘉靖詔令仇鸞為總兵,朱紈為副總兵,已經整軍南下,赴安南作戰。”

“對於安南戰事,目前收到兩個提案。”

“一號提案為配合許家進攻,安排大軍支援莫登庸,須得調動兩廣、滇南軍隊進入安南,偽裝成安南部隊。預計可調官私部署兵將共八萬人,戰爭預算初步估定為160萬兩。”

“二號提案為放縱仇鸞攻下安南,保留莫登庸勢力,依託地方遊擊騷擾,放仇鸞等南征大軍無法支援南洋戰事,同時陷入戰爭泥潭,持續耗費嘉靖的內帑。此項預算估定為20萬兩。”

“諸位若有新提案可以提交,若無新提案便進入討論階段。”

“當前事態緊急程度為丙級,討論時常為兩個時辰,請開始。”

議事院開始就安南的事情進行討論,嘉靖坐在那裡認真聽著,倒是沒有插話,他知道一些機密的東西都隱去了,他主要是看對方辦事的形式和流程。

他發現議事院的規矩非常嚴苛。

怎麼說話都是有格式的,一個個流程處理下來,堅決不拖沓,資訊交流十分高效,他甚至跳下桌子,來到一旁的書記官面前,看著書記官奮筆疾書,將會議過程記錄的十分清晰。

比帝王的起居注都要詳實。

嘉靖注意到這時特製的會議本,便在不影響書記官記錄的情況下翻了翻本子後面,發現果然有印刷出來的簽名頁。

“嘖嘖,每次開會還要簽名。”

他倒是挺羨慕的,有了這玩意,說話就不能當放屁了,在他的朝堂上,多少官員說話就跟放屁一樣,不要臉的程度,簡直讓人無語。

而且,這裡幾乎都是有效資訊交流。

京師那邊上朝,經常一點小事就跟菜市場一樣吵半天,其實就是不想讓皇帝辦事,把事情留到朝會以後,主事的機構就變成內閣了,皇帝只能跟內閣商量著來。

沒錯。

是要司禮監批紅用印,但你把內閣的票擬打回去,他不改你又能怎樣?這件事就空置著,大家都僵持著?

回頭你放到朝會上討論,又是扯半天的皮。

嘉靖看過書記官的記錄後,就繼續閒逛,在奉天殿四周有很多書架,上面都清晰的表明了內容,竟是各種資料。

他剛要走進去看書的時候,張執象就跟了上來。

嘉靖瞭然,看來,南京這邊準備的高手,就在這些書架後面。

他也就不進去了。

隨便在外圍找了一個書架,在《人口》區域找了一本匯總集觀看,不由直接念出聲來:“丙申年十二月,黃冊統計結束,大明人口共兩萬萬八千七百二十五萬四千九百五十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