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開始。

一個帶著“兵”字面具的人站了起來,面具表明他是兵部的人,而有資格坐在這裡的,而兵部無非就那幾個人。

這一次,基本上是明牌了。

反正嘉靖已經徹底不信任南京這邊,因而也沒有太多的遮掩必要,這裡有七十二個議員,那些不在朝廷當官的人,反而才是關鍵,是南京的核心。

例如楊士奇的後代,泰和楊氏。

不光是明朝,這些自宋以來計程車族,才是士紳的核心,他們不僅有大功勞,在地方也有著深厚的影響力,雖然他們的後代不再當官,但有無數士子是他們資助當官的。

雖然十年前,楊廷和與楊昭敗給了張執象。

但泰和楊氏依舊還是議員之一,畢竟楊士奇當年功勳彪炳,楊士奇可不光是讓大明丟掉安南,以至於江南掌握了海權,他還廢除了洪武到永樂年間的告官制度。

史書記載為:“奸民禁止謗官。”

從那以後,就不許民告官了,先打上奸民的標籤,然後定性為誹謗,這玩意到滿清發展到極致,任何民告官先打一頓板子再說。

不僅有功績,楊士奇當年為了不被朱祁鎮控制,從而影響南京,可是英勇就義了的。

南京如何能虧待楊家後人?

因此,楊昭就在此間,是七十二議員之一。

嘉靖一開始說讓夏言跟秦檜一樣立跪像,其實此間便有秦家後人,正是江寧秦氏,可見南京議會的源遠流長。

值得一提的是,秦家也是以五行取名的。

秦檜唯一的兒子秦熺雖然是養子,沒有血緣關係,但卻繼承了衣缽,官至樞密院使、少師。孫子秦壎官至工部尚書、禮部尚書。曾孫秦鉅則完成洗白,以身殉國,自己和次子、三子戰死,成為南宋抗金名將,秦家從此成為英烈之後。

秦鉅被追封義烈侯,皇帝親自賜牌匾,為其建廟立祀。其名為——詠烈堂。

詠烈堂一直儲存到現代,可見秦氏宗族的堅挺。

宋明是一脈相承的,元朝更是沒有受到半點影響,蒙古人治理不了這麼大的國度,只能施行包稅制,士紳在元朝其實大有發展。

因而朱元璋開創大明,才會在建國初期就遇到那麼大的阻力,鬥得你死我活。

根底就在這裡。

如江寧秦氏、泰和楊氏這些,才是士紳階層真正的基石,楊廷和、費宏、夏言這些,按後世的詞來說,那都是ceo。

包括南京這些六部的要員都是如此。

而且你別看費宏敗了,但他是“為公獻身”的,此後費家自然會有優待,如今正有費寀進入議會,獲得議員的席位,至於費家能不能把握住,將席位變成專屬,那就得看費家後人的本事了。

南京這邊,是有一套完整的評估制度的。

在科舉的遊戲規則下,你家自己有多少嫡系考中進士、舉人,在朝廷當什麼官,你家培養資助的學子有多少人考中,又當了什麼官,你家有多少田地、資產,這都是算分的。

只有總分足夠高,才能保留住自家的席位。

這些底層規則,自然不會讓嘉靖知道,如秦氏、楊昭、費寀這些真正的話事人,卻隱藏在陰影當中,不發一言。

任由表面上的那幾個棋子衝鋒陷陣。

帶著“兵”字面具的人,他一開口嘉靖就認出來了,正是他的右都御史王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