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過雪的沙石路一片泥濘,再往前,越不好走。

何歡說:“前面就是霧裡村、秋那桶,之後就進藏了。我們就不去了。”

大家點點頭,上車返回丙中洛。下車,何歡又不說話了,亞娜看了看他。 首發更新@

谷局也看了看小白龍,忍笑,沒幾個人敢在小白龍面前當導遊呢!何況是這二十多歲的年輕局長。

“丙中洛原來是怒族和獨龍族世居之地,後來喇嘛教傳入後,進入很多藏族人,所以丙中洛的意思是藏族人的村子。”亞娜只好作起了介紹。

村子在群山包圍,白雪覆蓋下,十分寧靜。

一行人跟著亞娜局長走,聽她介紹概況。

看見一座教堂,亞娜說:“這是白漢洛教堂,怒江地區最早的教堂。”

“這裡就是著名的白漢洛教桉發生地。”谷局補充。

“噢。”

“那個傳教士就叫白漢洛嗎?”梁安歌問。

何歡笑了,梁安歌問秦空:“他在嘲笑我嗎?”

秦空看看他,何歡搖頭,“沒有,不瞭解宗教的不知道很正常,很多人就把主角當成白漢洛,事實上主角是法國傳教士任安守。白漢洛是地點,因為在白漢洛村嘛。

白漢是怒語,比較高的意思,洛是傈僳語,凹地。白漢洛,就是比較高的凹地。跟丙中洛一樣,丙中是藏語,洛是傈僳語。

它這塊兒沒在江邊,比山腰低一點,所以就是較高的凹地。像怒江邊上,那些叫什麼桶的小村子,多半是怒族村。桶是怒語小平地的意思。很形象。”

何歡指著下面對岸一個村子,“那是扎那桶!”

大家笑起來。

“怒江有很多桶啊!”

“其實這些桶也是來源於漢族的音譯。他們沒有文字嘛,就根據他們的讀音音譯出這個字。跟他們原本的叫法有很多出入。

外來的人多了,造成外號大過本名。因為下面那村子很多桃花,過路旅客叫桃花島,比扎那桶名聲還要大。霧裡村,也是外人取的。

其實不管是桶還是洛,都算不上真正的平地,我們一路過來,一直到了最北,基本把怒江峽谷也走完了,它就沒有平地,只能算是坡地。”

大家點點頭。

“只是相對來說,平緩一點。”

大家都看著他,亞娜也看著他,不講了。

何歡只好接著講:“當時清政府賠償了白銀,鎮壓了反抗,重建了白漢洛教堂,封了他一個三品道臺,讓他管這片地方,並把周圍一大片地劃歸教堂所有。

他又用賠款建了重丁教堂,在最北的秋那桶也建了教堂。他的成功讓大批傳教士進入怒江,形成了村村有教堂。

既然在人家的土地上,歸人家管了,也就基本形成了全民信仰。”

亞娜點點頭,“對,如果你們是星期天上午來的話,基本沒人接待,都在教堂做禮拜。”

谷局也點點頭,“在怒江是這樣的,特別要注意避過禮拜天和聖誕節、復活節,很可能沒人接待。

但是縣城不怕,做生意的人多,也不是大家都信仰。村子裡一般都是熟悉的一個人情社會,信仰也比較一致。”

何歡說:“神也是輪流做啊!最開始這裡是萬物有靈的原始崇拜,明朝,藏傳佛教傳入後,建立了很多寺廟群。

清朝,天主教又傳入,取代了藏傳佛教。很有意思的一個現象是,很多跟隨藏傳佛教來的藏族,在這裡皈依了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