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一點光芒(第2/2頁)
章節報錯
怎料下一刻,夜執陽抬手先狠狠拍了拍自己的腦門兒…這段時間讓張揚翻譯內容,他應該提前讓張揚對「都斤山」「哈爾和林」「阿史那氏」這些詞敏感一些。
「沒事兒,張總先翻譯吧。」
夜執陽對張揚歉意一笑,打算一會兒再說這件事兒,錢不庭反應過來《大隋五原郡出塞商錄》中有記載過,沈千的故址極有可能在都斤山附近,因此也聽得格外認真。
在張揚的翻譯中,夜執陽與錢不庭算是明白了這座山對於蒙國的重要性。
在蒙國曆史上,都斤山又被稱之為杭愛山,從最初興起的匈奴部落直到十三世紀的思汗大帝建起的大蒙古國,北方民族一直與這條山脈維繫著某種神秘的聯絡。
公元三世紀前後,匈奴部落形成強大的聯盟,曾多次在都斤山和鄂爾渾河畔舉行過隆重的祭天儀式。
突厥興起時,突厥人將汗國牙庭設立在都斤山一帶,此後因為東西突厥被大唐帝國陸續擊敗,都斤山就成為突厥遺部的精神象徵,後來又成為突厥人復國的象徵。不少古代突厥文石碑上還銘刻著對都斤山的溢美之詞,比如《毗伽可汗碑》中寫道:「我曾出兵到過很多地方,沒有比都斤山再好的地方,統治國家的地方就是都斤山。」
與匈奴、突厥一樣,回紇人也起源於都斤山及鄂爾渾河流域,強盛之時,回紇人在鄂爾渾河畔還建起了回鶻城、富貴城等數座城池。
時至現在,蒙國人仍然喜歡把都斤山主峰鄂特岡騰格里峰稱作「于都斤·騰格里·烏拉」,有些傳說也提到大地女神「于都斤·額客」就住在都斤山和鄂爾渾河的彎曲處。
至於本書提到的九十四馬團反叛之謎,無巧不巧,就發生在公元五五零年至於六二零年前後。
馬團,說得直白點兒就是馬匪。
要知道從古至今,在函夏星任何地方,都不缺少熱愛自由,充斥著反抗因子的人。
這些人要是將「事業」做大,那自然是不愁吃喝用度,但問題是「自由創業」初期,時常會陷入捉襟見肘的境地。
這九十四位馬匪就是如此,他們不樂於循規蹈矩的牧民生活,要說將腦袋別在腰上,為當時的部落戰爭拼命,那就更不樂意了。
可要說偷匹馬打家劫舍,以天為被地為床,餓了就搶肉,飢渴了就搶女人,他們就十分樂意,況且都斤山這個地方地勢險峻,能打能逃,這的確為他們的自由作戰提供了天然保障。
……
沙—林高勒自然歷史博物館中,張揚依舊保持著抑揚頓挫的語氣。
「後經秘查,馬團橫行霸道,與當地兩大貴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絡,其一為阿史那氏,其二為阿史德氏。」
張揚身旁,聽到這番話的夜執陽終於繃不住了,當然,青年的眼神在逐漸明亮,顯然這是令他興奮的事情。
按照《索靖·草書狀·續》中的說法,沈千小時候掃目望去就是闊野千里,大抵是草原上平平無奇的放羊娃,之後《大隋五原郡出塞商錄》中對沈千略作介紹,才說明他被阿史那氏賜了官姓。
不妨大膽猜測一下…沈千離開都斤山,和這些馬匪有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