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即一想,夜執陽又覺得這件事兒還真不好理解。

要知道領導建立突厥汗國的部落是阿史那部,它在突厥遊牧汗國中的地位類似匈奴遊牧國家中的攣鞮氏,柔然遊牧國家中的鬱久閭氏。

很是超然。

關於阿史那氏的起源,《周書》《隋書》各有大同小異的傳說,但是幾種傳說的共同點是阿史那氏以狼為圖騰,酋長的牙門之前建有狼頭纛,表示永不忘本。

有史料記載,阿史那部落的祖先曾住在隴省的平涼市,公元五世紀中葉,因為受到北魏滅北涼沮渠氏的影響,阿史那部便移居高昌的北山,再移居金山南麓,臣服於柔然國,世代效忠為柔然國當做鍛奴。

鍛奴,簡單來說就是鍛造鐵器的工匠,因為阿史那氏掌握著冶鐵技術,並時常來邊塞吸收中原文化,這些都為後來阿史那氏團結領導其他各部,建立汗國奠定了重要基礎。

後來,西魏大統十二年,阿史那氏的傑出首領土門降服相鄰的鐵勒五萬餘落,勢力蒸蒸日上,開始反抗統治著漠北高原的柔然,並建立了突厥汗國。

而與阿史那氏通婚的氏族正是阿史德氏,這兩個婚姻氏族統治著突厥部眾。

現在,張揚翻譯的這本編書的說法是,阿史那氏和阿史德氏極有可能支援著馬匪。

這樣做的理由是什麼?

皺眉不語的夜執陽並沒有打斷張揚,然而直至這位翻譯官將這本《都斤山九十四馬團反叛之謎》讀完,夜執陽與錢不庭算是徹底啞火了。

後續並沒有關於阿史那氏與和阿史德氏支援馬匪的依據,懷疑得徹頭徹尾,至於沈千的資料更是沒有尋出半點兒。

眾人暫且拜別了胡莎館長,離開博物館之餘,夜錢兩損友眉頭鎖成了川字。

「陽哥,有沒有可能,這本編書是從柔然流出來的東西?」

眾人在餐館吃飯時,錢不庭突然對夜執陽道。

「這個…」

這位考古天才陷入思索,按照錢不庭這種說法,也不是沒有可能。

自己的王朝被以阿史那氏和阿史德氏為首的突厥各部打得七零八落,後世史官記載這些事兒時,自然要給敵國這兩大部落的臉上抹點兒黑。

「有些道理,其實我還有一點兒猜測。」

「甚至…我覺得這個可能性更大一點兒。」

飯菜還沒端上來,夜執陽趁著這點兒時間說道:「有沒有可能是皇帝的小金庫?」

皇帝的小金庫這種規則成熟於大漢初期。

漢朝三公九卿裡,有兩個職務部門是大司農和少府。

大司農負責國家經濟,財政主要來源於田賦租稅,用於政府各項支出。少府管理皇家財政,主要來源山澤口賦等,用於皇帝以及皇室日常所耗。

山澤口賦說白了就是山、湖泊、食物等等專案中扣點兒稅賦。

按說這是好事兒,國家有國家的銀庫,皇帝有皇帝的小錢包,涇渭分明,誰也不耽誤誰。

問題是大漢皇帝熱衷於戰爭,拿那位大漢千古一帝來說,打爽了收不了手,回頭抄傢伙的時候發現政府沒啥錢了。

到這個份兒上,這位天子豪勁兒上來了,就把自己的私房錢補上應一應急。

還不夠呢?問鹽鐵商人借點錢。

一般是有借無還的那種,關鍵是鹽鐵商人也不太好吭聲,主要是他們也害怕朝廷將鹽鐵經營權要回去。

公私分明的制度沿襲至唐宋,唐朝國力強盛,發生變化相對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