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夜執陽四人在張揚手下的層層保護下,來到沙—林高勒這個該被稱之為農家院子的自然歷史博物館,院子裡還有一個佔地面積很大的蒙國包。

胡莎館長是個精打細算的女人,這個院子是當地官方批用於場館搭建用途的,不過對於這個荒涼蕭瑟的城市來說,進入場館欣賞藝術,無異於老母雞上屋頂,胡莎館長就將空地修整,搭了個蒙國包,算是一家人夏季的避暑待客之地。

博物館是夯土平房,夜執陽與錢不庭和張哥進入其中後,頗有種熟悉的感覺,再一想,這不就是之前他們在邯鄲市調查沈千用磚來源,去南井村部的感覺嘛!

胡莎館長很客氣,雖說條件簡陋,但是能服務周到的並沒有含糊。

五十歲出頭的女人先是帶夜執陽來到一處陰涼土屋,屋子裡有幾件在冊的文物,馬刀、腳弩等等,夜執陽一眼即看出這些文物距今應該只有三四百年的歷史。

也是,這些東西就是為了撐一撐場面,真正重要寶貴的,還得去烏蘭巴托,確認在這邊沒有發現一件具有千年歷史的文物後,夜執陽又在胡莎館長的帶領下去了另一邊的儲書室。

不大的儲書室中,左右兩側與後方各有一面等人身高,邊框釘著牛皮的木櫃,一眼掃去,櫃子上顏色新舊、林林總總應該有千八百本書籍,當然,夜執陽尚不清楚自己能用到的有幾本。

依據夜執陽的請求,胡莎館長順著記憶為夜執陽取來了的十來本封面泛黃的史料編書後,就忙著去為夜執陽準備午餐了。

張揚從未覺得,自己會如這幾天這麼有價值。

他並不懂什麼考古工作分析,但是會說蒙語,懂得蒙國字,因此時刻擔任著夜執陽的近身翻譯。

這十來本編書除了三兩本編書交給錢不庭外,張揚無一不是將從書面開始逐字逐句的翻譯給夜執陽聽。

這裡的史料編書並不厚,張揚為了考慮到夜執陽的聽覺體驗,也算是將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語呼叫到了極致。

瞧見這一幕,不要說夜執陽打心眼兒裡感激這個肥頭油臉的漢子,連張哥都覺得今年夏家總部績效考核,蒙國這邊的提成應該多給點兒。

一晃眼,聽過兩本史料編書,但並沒有得到什麼有用訊息的夜執陽四人,在胡莎館長的熱情陪同下吃過午飯,此後又開始了緊鑼密鼓的讀書聽書工作。

直至下午五點,張揚念過一本書的書名,瞬間引起了夜執陽的興趣。

「張總剛才說什麼?」

掃過張揚手中這本只有三五十頁,封面還缺了半頁,油墨也已經褪色的編書,夜執陽瞬間提神。

「《都斤山九十四馬團反叛之謎》?」

「嗯啊、」

不理解夜執陽為什麼突然提升了音量,張揚納悶兒之餘,心虛地望向張哥。

張哥也不懂,但他知道夜執陽一開始工作,就神經兮兮的。

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