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義旗一舉,海宇歸心(第1/3頁)
章節報錯
農民軍攻入關城之後,周遇吉繼續指揮巷戰,從戰馬上摔下來後又徒步奮戰不止,在身中數箭被農民軍生擒後也仍然破口大罵不願屈服,農民軍將周遇吉懸吊於高竿之上亂箭射死,然後又將屍體肢解。周遇吉的夫人劉氏素來勇健,帶領幾十名婦女拒守公廨,登上屋頂向農民軍放箭,全部被農民軍燒死。
城破之後,農民軍“遂屠寧武,嬰幼不遺”。
這場大戰過後,李自成大軍死傷了八萬多人,這讓李自成對造反的前程充滿了擔憂,因為他自認為打寧武關都這麼難了,那麼後面的大同、宣府、居庸關鎮守了數十萬大軍,如果個個跟寧武關一樣,那還不把農民軍給打光了嗎?
後來他到京城後向崇禎提議和,估計也受了這戰的影響。
史記:“寧武雖破,死傷過多,自此達京師,大同,宣府,居庸關重兵數十萬盡如寧武,吾輩豈有孑遺哉,不如還陝圖後舉。”
此時的李自成,都準備回陝西。
李自成也沒說錯,如果他攻下太原後直接順路由真定,保定攻北京。勢必宣城、大同的勁旅回援京都,而先殲宣、大主力,就切斷了勤王之師的主要來路,別處援師就鞭長莫及。
原歷史李自成在寧武關受到重挫後,正打算回陝西,不料三月初一日深夜,大同總兵姜瓖降表到,李自成甚喜,厚款之,剛坐定,宣府總兵王承胤降表亦到,且以百騎來迎,李自成進大同後欲將姜瓖處死,經闖將張天林勸阻而釋放。至此京城告急,農民軍已順利取得攻打京城的道路。
所以崇禎上吊,姜瓖和王承胤也是立下大功的,要不是這兩人先後投降,李自成都準備回陝西了。
現在大同總兵是丁毅,宣府總兵還是王承胤。
丁毅當然不能讓這種事發生,李自成要是回軍陝西,那崇禎怎麼上吊?大明怎麼亡?
於是幾乎在李自成攻破武定關的當天深夜,大同總兵丁毅的降表,來到王衛國手上。
王衛國轉交李自成,兩人大喜若狂。
丁毅在信中寫道:自古帝王興廢,兆於民心。嗟爾明朝,大數已終。嚴刑重斂,民不堪命。誕我聖主,體仁好生,義旗一舉,海宇歸心。
前面是照抄李自成的檄文,然後把李自成一頓馬屁重拍,最後道,只要闖王給我總兵繼續幹著,不吞併我的兵馬,我必舉義旗,支援闖王,另外宣府總兵王承胤那裡,末將會替你去招降,他若不招,我則攻之。
丁毅還告訴李自成,居庸關現在只有少量明軍。(這會唐通還沒到居庸關呢)。
李自功看到降表,興奮的召集諸將傳閱,心中的幾塊大石頭,已經掉下了一半。
但李巖、宋獻策等謀士看過後之後,紛紛搖頭說不行。
李巖道:“周遇吉詐降在先,聽說丁毅也是兵強馬壯,若我們輕信,他日等我們進入京師,他在後面截我們退路怎麼辦?”
“當派人接其兵馬,移鎮他地。”
李自成覺的有點道理,丁毅要求保留兵馬,的確有點麻煩。
牛金星向來和李巖不和,自從李巖來投,多次獻計,得到李自成的重用,牛金星當下便道:“可派丁毅去打宣府王承胤和居庸關,讓明軍狗咬狗,只要丁毅真去打了,必然是真降,何必還要逼迫他?”
“好不容易他肯降,萬一逼的他再起兵對抗咱們,實在得不償失。”
“等大事已定,再徐徐圖他的兵馬。”
李自成部下立刻分成兩邊,一邊建議馬上派人接管丁毅的兵馬,以防詐降,一邊建議不要浪費時間,應該揮軍京師,不給崇禎喘氣的機會,同時讓丁毅去打宣府。
兩派爭吵不休。
這時,李自成部下第一親信王衛國怒了。
丁毅的降表先投他,還有意和他拉好,同時派人送來黃金百兩,珠寶若干,更提到當年,自己有眼不識泰山,云云,總之丁毅非常放低資態,和以前的跋扈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