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憑官大小得到多少良田。

所以濟州島這邊的田,一大半在官吏手上。

而島上的普通百姓就等於是他們的佃戶,幫他們種田,如果是在朝鮮國內,基本只能保證溫飽,但濟州島還好點,這邊產量高,成分複雜,壓迫沒那麼明顯,佃戶們可能會有點餘糧。

按樸志炫的說法,這邊基本是地主們保證佃戶吃飽的同時,每年還會給一石糧一戶。

以保證他們正常的生活開支。

為什麼這邊會這麼好,就因為這邊漢人和蒙古人比較多,萬一鬧事了,你不對下面人好點,誰幫你?

以前蒙古人造反,朝鮮庶民幫忙殺死主人朝鮮人的例子太多了,所以濟州島這邊的佃戶情況比朝鮮國內好。

前面說有一大半在朝鮮官吏手上,所以另一小半是例外,就是蒙古人和漢人們自己種的田是歸自己的,這也是朝鮮官方不管的。

按樸志炫的說法,島上現在的十五萬畝田,扣除五萬畝(原主人已經離開,現在歸丁毅了。)另十萬畝裡,朝鮮人佔六萬多,蒙古人佔一萬多,漢人佔三萬多。

漢人和蒙古人都是自己開墾出來的,只要交稅,便得到朝鮮王朝認可。

丁毅又問,這邊稅幾何?如何交?

樸志炫道,朝鮮官員們的田是每一石交五斗(等於五成),朝鮮和蒙古人還有漢人自己耕出來的田,一石交七鬥。

丁毅和諸將對視一眼,朝鮮人真特孃的狠啊。

突然覺的要了李倧一年二十萬石糧有點少。

歷史上這個時期,朝鮮國內並沒什麼大規劃的起義,不像明朝那樣到處農民軍,還有糧支援皮島,賣給後金,兩邊討好,果然是糧有點多啊。

樸志炫又道,朝鮮前期的稅只收糧米,後來是可以搭配少量特產,如今是完全可以用特產代替。

而他們濟州島因為四面臨海,所以都組織百姓們打魚,捕撈甚至養殖海參,鮑魚,大蝦,海帶,種植水果,還有牛羊,來代替糧米。

所以這邊基本沒有交過糧,全是各種海貨特產。

丁毅若有所思,大概明白他這句話的意思,樸志炫也不想納糧,想用特產來代替稅。

不過你想多了,你的田都是我丁大人的田,丁毅也不著急,問過朝鮮人後,最後來到漢人面前。

“拜見丁將軍,這麼多年了,終於見到親人了吶。”當地旌義縣一個小吏,漢人張猛一頭拜倒,眼淚巴巴的往下掉,如同見到多年未見的親人。

這尼嗎和老子有的一比啊,丁毅含笑扶起他:“快快請起,都是鄉親啊。”

前面有朝鮮人介紹過,這貨自稱張士誠後代,老朱滅張後,把他們家流放到這裡。

丁毅心想我信你個鬼的,老朱天天在網易殺人,還能放過你老張家?

但如今這濟州上的漢人,老實說一大半對明朝沒好感。

很多人都是獲罪流放,也有從皮島等地逃難過來的。

張猛在縣裡的位置,是個小吏,這種編外合同工,原本沒資格分田,但朝鮮人看他是漢人,還是分了一百畝,他在這邊也是過的風生水起,滋潤的不得了,手下還有幾戶漢人佃戶,比起同時期的明朝小吏,明顯要高一個檔次。

這次很多官員回朝鮮,他是漢人,回朝鮮後,那還有現在的日子,自然選擇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