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張猛所說,漢人和朝鮮人差不多,以種田打漁,種水果,弄海貨為主,也會養少量的牛羊。

除了自己吃用,還能替稅,不用交糧稅。

很快張猛指引另一個漢人來到丁毅面前,這人也是含著淚拜倒而下。

這人叫陳海生。

“拜見丁大人。”陳海生眼中有淚,表情卻是喜滋滋的。

他身上穿的衣服居然是綢鍛,腰間掛著玉佩,一看就是有錢人。

丁毅不動聲色:“莫不是陳友諒的後代?”

“咦,大人真是慧眼如炬。”陳海生喜道。

尼孃的,丁毅心中破口大罵,老朱你的刀呢?

這陳海生可不得了,是當地的一個大地主,他祖上很早就到濟州了,當然了,他自己說是陳友諒老朱時代就過來了。

然後先是囤田,一直囤,家裡現在有一千多畝地,是整個濟州島,除了朝鮮官員外,田地最多的一個。

到陳海生爺爺這代,用積累的財富,開始做海上貿易。

因為這邊四面臨海,很多物資都要從海外進購。

以前是官方在幹這事,到了陳海生爺爺時,陳家也來幹這事。

他們的船不是很大,當然也不跑遠海,就跑朝鮮,日本,還有明朝登州一帶。

明朝登州往下都不怎麼去。

陳海生居然知道登州也是丁毅丁大人的,難怪他這麼熱情。

現在島上最大的幾個商鋪有一半是陳家的。

他們家主要往外(主要是明朝,朝鮮本國)賣馬匹,然後海參、鮑魚、蝦、魚、海帶等海產乾貨。

然後從外面進購金、銀、銅、豆錫、生鐵、鋼鐵等金屬,白紙、壯紙、桑皮紙等紙張,人參、胡椒、白礬、乾薑等藥材,丹木、槐花等染料,羊、騾、驢等牲畜,剪刀,鑷子、針、床爐、釜、馬鞍、雨傘、木箸、算盤、梳子、紐扣、菸袋、瓷器、毛綿紙、斗方紙、火石、火鐮、筆、墨、硯、銅壺、錫壺、指南針等日用雜貨,各種金屬製品如鏟、犁、鏵、鋸等工具,金、銀、銅製錢等通貨;棉花、棉紗、生絲等紡織原料,各種棉布、各種錦緞綾綢、各種男女成衣、帽子、鞋襪,各種藥材等等。

包括書籍,火藥、硝石、硫磺等軍用品。

只要生活中用的著的,陳家都在賣。

濟州島一大半的市場都是陳家所有。

他們從島上把蒙古人養的馬,剝的羊皮,朝鮮人弄的海鮮,少量多餘的糧,拿到外面賣,再把外面的東西帶到島上賣,兩頭賺錢,可謂島上最富的之一。

丁毅一聽,這姓陳的就是重點打擊物件啊,不過大家都是漢人,咳咳,吃相得好看點。

丁毅要把濟州島經營成自己的大後方,且自己有大量的水師,豈能容其他人和自己搶生意?雖然這生意也不是很大。

“大人,小的有幾句話,想私下和您聊一聊。”陳海生這時陪笑道。

丁毅一臉的嚴肅,不由想到自己第一次見高起潛的一幕。

他抬頭看了看陳海生,陳海生還是一臉陪笑,給一種很親切的感覺。

“恩。”丁毅想了想,回頭往後面走了幾步。

兩人進了內堂,外面的蒙古人,漢人,朝鮮人都在議論紛紛,各種語言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