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很快談好了條件。

丁毅會攻佔石見銀山,並守在石見銀山,等幕府集中兵馬來攻,以逸待勞,最後擊敗幕府兵馬,逼幕府開始談判。

以後丁毅會開發石見銀山,所得銀兩,與松蒲五五分成。

打仗和開發銀山都由丁毅來做,而松蒲要做的是。

一是提供糧草,每月從海上支援石見銀山五千石糧米,共丁毅兵馬用,只到談判完成,逼和幕府。

二是提供大量的火藥,至於硝石和硫磺,石見銀山附近都有。

三是提供工匠和百姓一千名,丁毅需要他們為自己做事。

從合作條件來看,雙方都覺的自己佔偏宜了。

松蒲不需要一兵一卒,只需提供糧食和人手,自有丁毅的兵馬去與幕府打,事後享受分成與好處。

而丁毅如果能佔據石見銀山,逼和幕府,不但能重新拉起這條商線,更能把大量的物資,源源不斷送回皮島。

這是個雙贏的局面,雙方對這次的合作,充滿信心,也很有誠意。

當晚,松蒲瀨香極盡溫柔,兩人久別勝新婚。

丁毅兵馬在平戶休整了三天。

松蒲很快派人運來了五千石糧米,又召來了兩百名工匠,和百姓一千名。

以二十艘中小型船,跟在丁毅的船後面。

平戶到石見銀山不到一天。

7月27日,丁毅的船在日本島根縣靠岸,七千步兵和一千騎兵一湧而上,當天就佔據了石見銀山,趕走了原本的幕府官員,任命原松平海野的一個心腹叫和田一助為新奉行,全權負責銀山的開發工作,丁毅給他開了提成工資。

每年產量百分之一,為他和官員的工資,另外的工匠和礦工工資都會提升。

和田一助頓時就和打了雞血似的,訊息傳到原來的官員工匠中,所有人也都和打了雞血似的。

其實這些年石見銀山的產量是呈逐年下降的趨勢。

曾經日本國在海外學到了灰吹法後,大幅提升了銀子的產量。

石見銀山極盛時,年產38噸白銀(大概100多萬兩。),眼下每年還有4050萬兩產量。

產量低的原因,一是好開採的都開採完了,後面比較難開採,二是工人待遇不高,不肯出力,也少。

巔峰期,石見銀山有一萬三千多戶礦工(是戶,不是人口數。)

但現在,整個石見銀山才八千多人,工人數就少了很多,其中居然有一千多漢人(現在當地還有唐人屋唐人橋,原歷史上就有很多漢人在做工)。

丁毅佔領之後,先宣佈提升工人待遇,穩住工人的心,然後就在銀山東面五里處,開始建築防禦工事。

同時要求松蒲加派工人,和糧米,為擴大產量做準備。

丁毅佔領石見銀山後立馬帶人四處檢視。

這次隨船過來物資較多,只帶了一千騎兵,好在松蒲為他準備了幾百匹馬騾拉車,他現在手上有一千三百多匹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