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各取所需(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邊山地,大部份地方不能騎馬,他帶人先沿銀山範圍轉了一圈,然後又登山用望遠鏡細看,發現此時易守難攻,實在是個好地方。
日本國也是從來沒有敵人過來,所以幾乎沒什麼防守,駐軍很少,被他一擊而破。
銀山距離海邊不到二十里,海邊港口很大,可以停靠很多船,也是為運輸方便所建。
這讓他登陸的時候省了不少時間。
四周是一條山脈環繞,有兩側不利大股兵馬行進,只要建兩個堡就能守住兩端,主要的兵馬可以在正面也就是東側防守。
石見不但產銀,還產黃銅,黃鐵,鉛,特別在銀礦枯竭之後,以產銅為主。
邊上另有幾座火巖山,盛產硝石和硫磺,燧石等物,都是丁毅急需的。
丁毅到了這裡才發現這邊還產鉛,鉛這玩意也是好東西,可以做鉛彈。
丁毅的魯密銃以鋼彈為主,鉛彈為輔,因為大批次購鉛不容易,在大明朝和火藥,硝石,硫磺一樣屬於軍用物資,一般以朝庭採購為主。
事實上鉛彈比鋼彈易加工,這會可以大量挖鉛,丁毅當然高興。
佔了銀山的第一件事,他先穩住工匠和工人的心,提高工資,提升伙食,剷除對明人有明顯敵視的日本人,加上原先的匠人中,就有一千多是漢人或漢人後裔,五天不到,眾人的心就慢慢安定下來。
這天,和田一助帶著丁毅,還有當地原漢人工匠頭目陳松等幾人,先一起看了怎麼灰吹法練銀。
和田一助先向丁毅介紹一般的制銀流程。
一般制銀流程,工人先挖出銀礦石,使用鐮刀形狀的錘鍊,鑿去礦石上的雜質,然後放在一桶水中,洗落石上的泥土,接著將留在桶底的礦石放在慄木盆中,注入清水來回搖晃,較重的銀礦會沉在盆底,較輕的砂土則浮在上面,這時候將上面的砂土取走,剩下的礦石便會用作進一步的提練。
這時候的礦石,仍然有許多雜質,例如鐵、矽酸、氧化鋁等等,這些雜質都需要分解出來,以提高礦石中含銀度。
工人會在地面挖一坑洞,坑洞內側塗上炭灰和黏土,然後生火,將礦石放在坑洞內燃燒,工作在洞旁吹送空氣提高溫度,經過反覆燃燒,將銀礦石溶解,將浮在表面的鐵、矽酸等雜質颳走,同時在熔解過程中加入鉛,溶解的銀會跟鉛結合形成合金〈貴鉛〉,這過程稱為「素吹」。
而所謂「灰吹法」,就是利用銀和鉛不同熔點的特性,將合金的銀和鉛分隔開來,從而提煉出更高純度的銀。
工人挖掘一個闊三尺五寸,深一尺三寸的土坑,鋪上灰作為吹床,將貴鉛放在木炭上加熱,並在土坑上方置一樁木以防止鉛被氣化流失掉;由於鉛的挖掘較低,會先被熔化,並與空氣中的氧產生化學作用,產生稱為二氧化鉛的白色粉末,而仍未被熔化的銀則留在爐上,如此一來就達到抽取高純度銀的目的。
灰吹法極大的加快了練銀的速度,但導致現在石見銀山產銀減少的原因,一是當地工人工匠待遇低,大夥不願用力。
二是後面的礦越來越難挖,煉銀前期工程浩大,三是產量確實已經在減少。
丁毅問:“現在你們一年能保證有多少產量?”
和田一助和陳松對視一眼,陳松先用日語和他說了一遍。
和田一助馬上用日語道:“如果大人能堅持發餉和足夠的待遇,再加派人手,前五年可以保證每年七十萬八十萬之間。”
陳松馬上翻譯。
丁毅比較滿意,這已經快追上巔峰期了:“你要多少人手?”
“最少兩千。”和田一助道。
丁毅微驚。